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97章 边陲之地,同样分身大为,不在乎规矩!

第197章 边陲之地,同样分身大为,不在乎规矩!(2/2)

目录

一名墩卒浑身浴血,几乎是滚下马来,嘶声禀报:“御史大人!千户大人!北面……北面黑山墩遇袭!小股鞑子摸过来了,弟兄们拼死抵挡,墩台一墙塌了一角,刘小旗中箭重伤!箭……箭都快用完了!”

厅堂内,作为协助地方军官的官吏,分身王远的表情骤然一变,黄子澄是一脸诧异……以及颇为惊恐。

这边陲居然如此危险?

当时分身还在思索,刘千户,之前这位接待黄子澄二人的地方军伍人士,当时就脸色骤变的猛地站起身。

“什么?!鞑子来了多少人?墩台损毁如何?刘小旗他伤势又怎样?”

他急得团团转,不待回答,又突然呐喊:“快!快取我的盔甲!点齐人马!库房!库房里还有多少箭矢?快开库房!”

急,很急啊!

黄子澄此刻也说不上自己是什么心情,不过或许清楚,这边陲问题还真大呀。

而在大家都准备冲出去迎战,清楚必须要针对这种事的出现而有所行动之际。

意外出现了。

陈宁和他世家长者教导的明哲保身道理,到了地方会变成什么样呢?

那就是分身还不等说话,衙内却有人抢先说了让黄子澄都大为震惊的话。

“刘千户!且慢!”

另一位官员声音急切的响起,竟是堡内掌管文书印信的老典史

他是走到这刘千户面前,一把拉住他的胳膊。

“刘千户!兵械调动,是需有墩台火牌文书或上官调令为凭!这是铁律!”

“现在敌情紧急是不假,但调拨军械、发兵救援,自有规程法度……按制,需墩台守官签字画押,加盖墩印,详述敌情、损失、所需,由你验看后,再呈报本衙内大人们批复,方才可开启库房,拨付物资与派出人马!你明白吗?”

黄子澄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在那一刻都差点大骂出来。

刘千户更是急得眼睛都红了:“典史大人!军情如火!从黑山墩到此处,快马也需半个时辰,你看看这位兄弟的伤势,他能骗谁?而且再等文书往来,墩台上的弟兄们怕是都死完了!那鞑子若是趁势再直接攻来……”

他说的也是对的,黄子澄都不由点头。

但是!

“规矩就是规矩!”这典史却语气陡然严厉,一脸正气的说着最可怕的话,“这无正式文书,就仅凭口述,如何能判断真伪?如何核定所需数额?”

“他伤了是不假,但千年以来,谎报、多报还少?甚至若有人借此掩饰其失职之过,又该当如何?”

“今日为你破例,明日他人效仿,我大明边关军纪何以维系?朝廷法度何以存焉?”

说完,典史毫不动摇,他目光锐利地盯住刘千户:“我看,现在立刻派人飞马前往黑山墩,令其速速具文上报!而在此之间,我堡内军械,是一矢一石都不得擅动!”

“千户大人,你要知道如今就是空口无凭,仅一人之言,万一有诈,或是墩卒谎报,擅自调兵发械,这干系谁能来承担?您我项上人头还要不要了?”

刘千户都急死了,可关键对方却真没说错。

而这就是按程序办事,黄子澄的急也突然冷静了,他脑海中出现了家族长者的教诲声音,以及陈宁的话语——不做不错?

正是如此!

哪典史还转向王远,急急拱手的解释:“王大人,您老请明鉴!非是下官不通情理,实是我大明规矩如此!不如先派快马去黑山墩取回文书印信,核实无误再……”

可这一刻,刘千户却突然怒吼,几乎要拔刀。

“等你核实完,黑山墩的弟兄都死绝了!”

拔刀了,可那典史却波澜不惊,只是假意带着哭腔急道:“但是规矩就是规矩,本官知道此刻之难……可规矩坏不得!没有文书,这就是不行!”

这也太可怕了,黄子澄当时都一擦额头,总觉得……这怎么到地方,按照制度办事,反而显得有问题了呢?

没错,他都看出这肯定不是造假,但规矩确实是规矩,这种情况,有人敢坏规矩吗?

有!

也就在那一刻,分身王远当场就动了!

他都没有看那典史,而是几步走到报信墩卒面前,蹲下身,快速检查了他甲胄上的刀箭创口和浑身尘土,又抓起他染血的手看了一眼虎口的老茧。

最关键的是,对方在分身的质问下,其甚至是流泪的表示忘记了文书,而且情况实在紧急……

当时,王远猛地起身,视线是当场就直接掠过典史,对刘千户斩钉截铁下令道:

“刘千户!”

“卑职在!”

刘千户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马上躬身行礼。

“即刻依仗行事!第一,开库拨箭矢一百五十捆、伤药十份,火速运往黑山墩!”

“第二,点你麾下最善战者的数百人,携硬弓强弩,由你亲自带队,驰援!以稳固防线、救治伤员为要!”

“第三,堡内即刻戒严,多派斥候!”

那一刻。

黄子澄瞳孔骤收缩,那典史更惊骇万分,试图争辩。

“王御史!这……这不合规制啊!”

王远猛地扭头,死死看向此人,到不是批评,但理直气壮。

“规制?你看清楚!这士卒身上的血是真的!创口也是真的!虎口的茧子是常年拉弓的,烽火台上的狼烟你在这就看不见了吗?!”

远处,狼烟其实很明显了,叶言回忆时是没想到正好能有这么个执拗的典史存在……换他本体上,接下来肯定大骂对方!

但分身当时知道情况紧急,只是一步逼近,气势逼人道:“等你要的文书到了,黑山墩就丢了,将士的血也都流干了,你拿那纸文书能挡住鞑子的马刀吗!”

“边关军情是瞬息万变,岂能尽拘泥于纸上死规矩?实务危急,当从权达变!天大的干系,我王远都一人担了!”

“可是……”

“没有可是!你更该清楚,文书失职罪不该死,但地盘丢了,哼!”王远这一句就让那典史彻底醒悟,朱元璋的杀人可不留情。

分身彻底不再看他,扭头是只看其他人。

“刘千户,执行命令!要快!”

“得令!”

刘千户是再无犹豫,暴喝一声,带人如旋风般冲了出去。

分身当时依旧是看都不看面如死灰的典史,立刻吩咐随从救治墩卒,自己大步走向堡墙方向亲自督战。

黄子澄在当时是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亲眼见到,堡内典史所坚持的程序、文书,正是他家族长辈和老师陈宁一直以来教导他必须恪守的为官之道——谨慎、守制、明哲保身。

这套理论在太平岁月或可安身,在奉天殿上或可善终,可一旦到了地方这生死一线的边关上,居然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可悲!?

乃至可笑!

黄子澄表情变化剧烈,但你想凭借一件事改变他,那几乎不可能。

所以分身也不像李明德那般对‘自家人’的张石头进行教导,只是全身心投入政务之中。

而黄子澄或许都该明白,真正的实务理念和他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格式无误便是功绩”的为官哲学,那是有着多面巨大的天壤之别!

这甚至让他都有了新的一种见识——那家里人,那陈宁教导他如何将文书写得漂亮而无害,如何规避责任,这东西对吗?

这种东西是在放到地方后,放到边关的烽火之地和眼前众人实际行动面前,是否就显得有些可笑,甚至是……卑劣?!

他咬咬牙,但却拿出观风笔记,也是罕见的真正记录了实情——

“洪武四年,于风沙堡。亲历黑山墩军情:堡内典史死守文书,几误将士性命;王师明察实情,果断救援。方知边关实务,重于泰山,岂是案牍死规可比?为官者,若只知墨守成规而不知权变以救急,实与庸吏无异!陈师所教……则误我深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