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76章 成功!让两分身成为观风老师!

第176章 成功!让两分身成为观风老师!(2/2)

目录

“若让他来打磨黄子澄,再合适不过……先生这两个人选,孤看是非常妥当!既符合父皇的要求,又能因材施教。”

叶言内心暗笑,面上却拱手谦逊道:“殿下过誉。此二人也仅是臣根据吏部散档风闻所提,具体是否合适,还需殿下与吏部、兵部的大人们详加核查定夺。”

“呵,臣也就唯望所选之人,真能不负圣恩,方能为朝廷锤炼出栋梁之材。”

“先生放心,孤必当慎重。”朱标也是咧嘴一笑,对着叶言郑重承诺,随即又道,“只是,今日再听先生一席话,也再看胡惟庸在殿前那般作态,孤才愈发理解父皇的深意。”

他很严肃的讲:“这观风郎之制,用好则利国,用偏则祸国,人选一事,至关重要啊。”

叶言笑而不语。

不过也清楚老朱刚刚肯定是痛批了朱标一波,对方才明白这档子事。

两个人又闲聊片刻,最终叶言斟酌了一下语气,看似不经意地提点道:“殿下明鉴,臣之愚见,是胡政事他总揽中书,政务繁剧,皆赖其梳理通达,方能使朝廷政务运转无碍。”

“而此等栋梁之材,纵有些许……不尽如人意之处,陛下为江山社稷,也亦需借重其才,此乃帝王权衡之道也。”

他这话说得依旧含蓄,但点出的核心却让朱标目光一凝,马上极为郑重的点头。

方才父皇震怒于胡惟庸的算计,却未曾明言为何依旧要重用他。

但叶言却等于暗示了朱标一下,就老胡那个处理政务的能力,眼下朝中确实无人能及,老朱就算再是不满,也得先用着这柄快刀,维持朝局稳定。

此刻若因观风郎之事与其彻底撕破脸,导致政务停滞或生出更大乱子,才是因小失大。

叶言见朱标神色变幻,知他已领会,便不再深言,转而又强调道:“然则,具体执行层面,尤需殿下亲自把关,谨慎权衡,方不致辜负陛下革新吏治之苦心,亦不至动摇国本。”

叶言没把话说死,也又警告,或者完全暗示了朱标在此事中该起到的关键作用。

可别最后定不下这两人……

朱标思考清楚后,深深看了叶言一眼,目光中也多了几分倚重,毕竟叶言算是点的很到位了。

“先生之言,孤也记下了。后续事宜,也还需先生多多费心的帮衬于孤。”

“臣分内之事,敢不尽力?”叶言含笑应下。

朱标闻言,不由也被这份从容感染,笑了起来。

不过事实而言,叶言的提醒很关键,若不提醒,朱标很可能因为自己来到大明,因为之前老朱的痛批,他接下来或许会对胡惟庸的态度有所转变。

而他的这微妙的态度变化,一旦被胡惟庸那人精察觉,必然会引起一连串不可预知的反应,反而可能打乱朱元璋的布局,给眼下待推行的观风郎之制平添变数,这就不好了。

离开东宫,叶言也知道,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只要朱标坚持,朱元璋大概率会同意这两个“背景干净”、“实务经验丰富”的人选。

接下来,就是如何让这两具分身,在地方上好好“教导”张石头和黄子澄了。

……

数日后,旨意也彻底下达。

朱标也和叶言讲过,他那时要不是据理力争,胡惟庸差点就定了黄子澄的导师为其他人也……

而这也是意料之中。

因为朱标去争了,朱标的演技也是有的,这最终的结果确实不错。

张石头被派往苏州府吴江县,随县丞分身李德明观风学习。

黄子澄则被派往陕西行都司沙州卫,随经历司经历分身王远观风学习。

两地皆为各自区域内公认的硬骨头!

吴江县赋税繁重,胥吏奸猾,豪强林立。

沙州卫环境艰苦,汉胡矛盾时有发生,军纪民生问题错综复杂。

出发前,叶言分别对两具分身安排了即使不去操控,也能让其自然行动的指令。

对李德明——“引导张石头深入民间,亲身体验赋税征收、诉讼审理的全过程,尤其要让他看清胥吏如何欺上瞒下,豪强如何兼并土地。”

“鼓励他多问、多记、多思考,不必急于提出解决方案,首要任务是观察和记录。关键时刻,可借‘探讨’之名,点醒他一些关窍。”

对王远——“黄子澄心高气傲,你先不必与他讲大道理,直接带他参与最艰苦、最基层的事务,比如巡视边墩、清点屯粮、调解胡汉纠纷。”

“让他尝尝风沙之苦,听听边卒之怨,见识见识刀口舔血的真实边塞生活。挫其锐气,方能使之心生敬畏,等他有所触动,再引导他思考边政之难与为官之责。”

两具分身接受了这种指令,必要时刻叶言也会顶号操作。

总之。

同一时间的朱元璋也果然如叶言所料,他对这两个人选颇为满意,认为朱标和叶言办事得力,选人得当。

他更是密令亲军都尉府(锦衣卫前身),加强对张、黄二人行程及两地官场的暗中监视,一方面保护二人安全,另一方面,也是要看看这观风制究竟能看出什么名堂,以及……胡惟庸的人会不会忍不住跳出来。

总之,大成功!ru2029

u2029接下来两章零点更新,时差又倒回去了,我擦!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