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73章 观风学习之制纳入新科进士授官前之常制!

第173章 观风学习之制纳入新科进士授官前之常制!(2/2)

目录

胡惟庸手心奇怪的冒出了冷汗,此子算的恐怕不是眼前这科举新旧制度之争,他这份心思,这份对帝王心术和统治需求的洞察,实在不容小觑啊。

结党……

还能结吗?

叶言没空看系统对胡惟庸心情概述的关键词,不然他要是看到这个‘紧张’的关键词,他大概就要笑出来了。

自己其实真没想那么多,但这一番作为反倒是好像针对了官场上的竞争,好像完全是为老朱这皇帝考虑?

徐达也是点头道:“此法确是一举多得。既炼了新人,又通了耳目。且因观风郎本身地位超然,并无问责之权,地方官即便知晓其有密奏之能,也难以公开排斥或过度逢迎,分寸反而更好拿捏啊,陛下。”

朱元璋也越想越觉得此策精妙,甚至远超其他的不悦。

而且他甚至觉得,今日这之前的种种顾虑都在此刻这重巨大利好面前,似乎也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他又兴奋地开始踱步,最终回头扫来时,目光中只有兴奋。

“是啊,很好啊,天德所说不假,如此一来,这观风郎的考核,便不仅看其学到了多少,更要看其‘看’到了多少,‘想’到了多少!其笔记的价值,便是其才具与忠诚的最佳体现!”

这句话也是听话听音才能想明白的,老朱的意思就是,细想下,其实是完全无法避免观风郎和地方官吏导师的勾结之事,但,这士子,这观风郎若是效忠自己,这笔记的内容就不一般了呀,笔记甚至可以证明忠心!

总之。

他猛地停下,再度看向叶言:“叶卿,你还有何想法,干脆一并道来吧!”

此言一出,胡惟庸他们也就不会插嘴了,一个个只看叶言。

也就此,叶言此次谏言的观风之事,他内心所想全盘托出。

叶言假意思索片刻,最终也在回应老朱最初提的问题。

“陛下担忧,如何考核其成效?”

“嗯,臣之愚见,是半年后回京述职,考核就不应只看文章华美。”

“臣以为可由陛下亲自主持,或由太子殿下及中书省、吏部、都察院重臣共同参与。”

“述职内容应包括:其一,陈述地方政务若干项之运作实情。其二,分析其所见之一两项最为紧要之利弊。其三,基于所见,提出一二条具体且可行的改进设想或疑惑。”

“考核其实可以类比殿试,令其当面陈述观风所得,并就其观察的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兴利除弊之策。”

“策论不必鸿篇巨制,但要言之有物,根植于其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届时,孰优孰劣,何人真正深入民间、洞察实情,何人只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的观风,甚至被地方官糊弄,便可一目了然。”

“高下之分,也不应在文采,而在其实务之见识深浅。”

所以等于至此,叶言改革科举这条线,到这一步后也才算成功,他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改革大明科举的路。

实务,唯实务方能判高低啊。

朱元璋听完,都沉默了片刻,脑中飞速推演着叶言所说的每一个环节。

最关键的是,叶言又补充了一句:“而且,此次问策之成绩,臣认为是高于科举,甚至可以是陛下您作为其后续授官,乃至衡量科举新政成效的重要依据,亦可供朝廷参考,以了解真实地方情弊的回答,最终为其安排到更合适的官位上。”

嚯!

这个道理其他人也听明白了,这么看,似乎他们都觉得……过去的科举好像真少了点东西,唯独加上叶言这个谏言,仿佛才像是那么回事?

这样选出来的官吏,能力不说骤然提升,但洪武的官员质量恐怕都会上升几层。

兵部尚书的世家宝都在沉吟后,忍不住的赞同道:“此议颇新啊!如此一来,即便黄子澄文章锦绣,若所言尽是空论,也不得为官。”

“而张石头就算文章文辞质朴,却能切中要害,指出真问题,李魁,李魁那位学士主张改革科举……实务,实务才是关键,这就是高下立判啊。”

他都佩服的拱手对叶言,对朱元璋。

“陛下,此也确能彰显实务取士之真意!”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叶言此法,才确实将实务考核落到了实处,落到了那些世家,反对派都无法反驳的实处上。

这叶言,恐有谋国之能啊……

朱元璋都罕见的真正心生佩服,不过他这种佩服,关键还是看清了观风制对他的利好太大,他也才想必须去做。

而且叶言也没有说完。

“陛下,还有一点,臣必须要表达。”

“讲!”

“最主要的的一点是,此法之推广,此次张、黄二人,可谓试点。”

“若此法确能甄别人才、锤炼干吏,则臣斗胆谏未来或可考虑将观风学习之制纳入新科进士授官前之常制。”

图穷匕见!

这才是图穷匕见!

但朱元璋没有生气,他恨不得观风现在就成呢。

所以他突然笑着反问道:“叶卿,你此法,此言也证明,你并非仅仅为了张石头、黄子澄那场比试吧?”

叶言坦然道:“陛下明鉴。张、黄之比,恰为一契机。臣之愚见,此观风郎之制,或可成为我大明未来新科进士及优秀举子们,在正式授官前的一道必经之路!”

“让其未掌印权就先知民情,未习官威就先懂民生……如此,或可从根源上,稍解陛下曾言的‘后生少年,难以措诸行事’之忧,也应了陛下最后一问。”

“呵!”

朱元璋极为大悦!

“叶卿你是真会说话,哼!所以这真是好一个必经之路!也是真正的为官必经之路!”朱元璋大笑着,笑声在武英殿内都回荡起来了,“朕先前也只想着如何选人,你却想到了如何育人!妙极!如此一来,朕倒要看看,那些读了死书的进士老爷们,是真金还是烂铁,放到

他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批经过基层淬炼的干练之材涌现的景象。

“不过……”朱元璋笑容一敛,露出帝王的深沉,“此事牵扯甚广,不可操之过急。贸然推行,必遭阻力。”

“朕看,就先从张石头、黄子澄二人始。一来全了当日比试之约,二来,亦可借此看看此法究竟成效如何,还有哪些纰漏需要弥补。”

“陛下深谋远虑,臣佩服,也该如此。”

叶言适时的送上赞同,他知道,能在朱元璋这里取得试点许可,已经是巨大的成功。

改革,尤其是官吏选拔制度的改革,从来都是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

“嗯。”朱元璋点点头,神色恢复平静,但眼中的光芒却显示他内心远未平静,“朕也定下了他们要去的地点,但既要有所比较,一北一南……嗯,此番,也还差一事。”

“叶爱卿,你既然是提出此事的要人,你说,他们究竟是去往这些地方中的哪里,什么样的地方适合,又要跟随何人,何等样子的官吏学习才会有结果呢?”

我擦,朱元璋你这都问我?

但瞬间!

叶言脑袋里出现了一个有点大胆的想法。

两个人……

若都跟自己两个分身的话……

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