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45章 符合朱元璋的宗室改革,以及鼓舞朱棣四人!你们不是废物!

第145章 符合朱元璋的宗室改革,以及鼓舞朱棣四人!你们不是废物!(2/2)

目录

它精准地切割了朝廷的无限责任,将供养限定在亲王个人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

朱元璋第一反应肯定觉得不可行,但马上他又一愣。

他当年在凤阳的时候,他不是皇帝的时候,普通人家不就是这样干的吗?

有能力的父母帮儿子结婚,留给儿女一份田产、家业,然后也就那么样把儿女过度成人了。

这都不提养老不养老的问题,但这就是上下五千年华夏人的传统,甚至到了现代也是这么个规矩。

朱元璋一合计,唉,好像确实没问题,这算出的俸禄是一次性的,也减轻了朝廷的负担,也没有辜负他想让后代享福的理念。

不过这位洪武大帝在思考之际,朱樉闻言却下意识反驳:“这…这如何能行?就藩之后若无朝廷岁禄,仅靠庄田产出,若遇灾荒或经营不善,王府用度岂不窘迫?岂不堕了天家颜面?”

这话就相当语出惊人了,是完全提出了一个超越时代认知的方案。

然而就是这句话,叶言等的就是这句话。

“颜面?!秦王殿下,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李魁骤然表情一变,回头一拍案几。

“陛下已经为你们做到极致了,而且本官所说并非单论你们这一代,而是代代继承的世子都能得到这种永额,只是往后再算,给的肯定是没有你们这第一代王爷之多罢了。”

说白了,叶言想讲的就是你年年给,你的财政不行。

朱元璋你又不愿意完全抹除这个宗室供养。

那么简单啊,把一直给变成一次给,这负担不就下来了吗?

而且叶言就不信了,朱元璋他只是固执,他不是傻子。

这改的要是在不接受,你大明赶紧亡国吧,我是救不了一点啦。

而对于朱樉的提问,李魁是马上表现出了不满。

“而且秦王殿下,陛下起于微末,深知民间疾苦,在陛下心中,是天家虚浮的颜面重要,还是教会子孙自食其力,让他们真正能自己立得住更重要?”

“民间富户教导子孙,尚且知道为儿孙计深远,父母会供孩子读书识字,为其娶妻成家,甚至分予田宅本钱助其立业。”

李魁猛地深吸一口气,也代表叶言真想问问你这傻子朱樉,真就没有一点这种正常人思维上的考虑吗?

“本官倒要问问秦王殿下您了,您知道不知道,这世上就没有一个父母能养活自己子女一辈子的,更别说连着孙子、曾孙一代代永远养下去!那不是爱,那是害!是只会养出离了爹娘就活不了的废物!”

这废物说的很重,朱元璋再度一愣……对,对啊,他朱家子嗣这样养下去不成废物了吗?

上次李魁教课说的养猪,他只是愤怒,觉得那是嘲讽和空话,哪怕其他话有道理,他才不追究,但内心还是有气。

可这一次,这话太他妈对了,他朱元璋就是农家人,他太知道什么都不会,那离了爹妈不就是废物吗?

他当年爸妈死后,他都能拿着碗去要饭,去走到今日,这证明他不是废物,他不需要爸妈帮助。

而他的这些子孙……

难道就是没了爸妈,什么都做不了的人吗?

朱樉还有些不服,叶言却冷笑一声,李魁忽然抬手指着他的脸质问——

“秦王殿下,本官看你也是手脚健全,你的子孙也是如此吧?”

“若你的子孙有志军伍者,为何不能从小卒做起,凭战功挣一个公侯伯?这不比你继承的这个你父皇给的名号,百姓或许都不服的名号强?”

“还有,若你的子孙头脑聪颖、饱读诗书者,为何不能脱下宗室常服,与天下寒士同场科举,凭文章学问博一个进士及第?”

“即便也有不喜文武,心灵手巧者,为何不能学习工匠技艺,成为一代大匠?恩?以及通晓经济者,为何不能合规经营,货殖生财?”

这两句又是暗示朱元璋户籍问题,不过老朱现在不在乎那个,他听的倒是连连点头。

“这话对……”

室内。

李魁质问的声音是越来越高,但最后却猛地一收。

“所以说那么多,秦王殿下您肯定不是废物,对吧?还是说,你还要反驳,你的子孙是废物?”

朱樉能怎么说,他有心反驳,但反驳了不做实他一脉都会是废物吗?

因此脸涨得通红,可一句话讲不出。

叶言要的就是这样,这也才再度说回正题上。

“所以只要改成永额,同时尔等子孙对比世袭递减位置名号的俸禄,换算成这一笔笔符合其世袭位置的永额之钱,再开放本官所言的开禁,如此,朝廷给出的那禄米便只是保底之资,是饿不死人的本钱。”

“而真正的富贵前程,需要你们,和你们成千上万的后代,用自己的手、自己的脑,自己的血汗去挣!”

他猛地看向还在纠结“钱会不会少很多”的朱樉,语气再度近乎质问的说:“秦王殿下!你若依旧不满,不提您的子孙到底是不是废物,您难道就不相信,您的朱家的子弟他们就不能出战场上的霍去病,就不能出朝堂上的魏征?!”

“若真如此,那朝廷省下些禄米,少养些闲人废物,又有何惜?若他们真有本事,又怎会看得上这区区的永额?”

这一连串如同惊雷般的质问,轰得朱樉面红耳赤,心神剧震。

他发现自己思维的狭隘被彻底暴露了,他一直在争的是“分多少家产”,而李魁指给他看的,是“如何挣下一份更大的家业”!

对比朱樉和二哥朱?的思虑,老四朱棣现在已经眼中已放出光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凭军功封狼居胥的未来,那远比一个固化的亲王爵位更吸引他。

这位未来的大明太宗,看来已经明白了叶言所讲的道理了。

因此,叶言操控分身最终总结的就是——

“换个角度,问题就迎刃而解,诸位殿下,汝今日之问,除去改革宗室问题外……你们也不该在这里计较你们内心其实盘算的‘朝廷到底能给我们子孙多少’,而应该是‘我们的子孙,将来能为自己、为大明挣到多少!’”

他最后一指唯一听懂,还脸上浮现笑容,明显畅想未来的朱棣。

“看来本官所讲,唯独燕王殿下理解了……那么最后说句鼓励你们的话吧,也是今日我李魁身为你们先生,想问问你们这群学生的话。”

接下来这段话,确实是叶言想讲出的道理。

“你们——”李魁的声音陡然拔高,目光扫过朱樉、朱?、朱棣、朱橚,最终仿佛穿透墙壁,直视着暗室中的那位帝王,“难道就甘心躺在父祖的功业簿上,坐吃等死,庸碌一生吗?!”

“你们的父皇,当年在凤阳,手里只有一个破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父母双亡,天地不应!他是真正的一无所有!”

“可他凭着什么?就凭着胸中那口不屈的气!凭着那双敢打敢拼的手!凭着那股子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狠劲!硬是为你们,为这天下,挣来了这万里江山,九五至尊之位!”

他猛地踏前一步,几乎逼视到朱樉眼前:“秦王殿下!你身上流淌着的,是陛下那般滚烫的血!他当年能一个碗挣来一个国,如今陛下已为你们铺好了路,备足了本钱,你们难道连守住这份基业,甚至将它发扬光大都做不到吗?”

“你们难道就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及自己的子孙,就是离了陛下的持续喂养便活不下去的废物,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的窝囊废吗?”

“看看史书!”李魁猛地手臂一挥,仿佛划开了历史的帷幕,“汉高祖起于亭长,光武帝兴于草莽,唐太宗年少从军,十八岁便冲锋陷阵!他们哪个是靠着祖辈余荫、坐享其成的纨绔子弟?哪个不是于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最终名垂青史!”

他的目光最后定格在眼中光芒最盛的朱棣身上:“燕王殿下,你小小年纪就向往军功,那你告诉你的兄长们,霍去病封狼居胥时,年方几何?卫青出身又是如何?他们是靠的世袭爵位,还是靠的实打实的赫赫战功,让万民敬仰,让史家绝口称赞?”

“陛下之志,绝非仅仅让你们享福!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他的子孙,能继承他的胆魄与豪气,能在这煌煌大明,各自开创出一番不逊于甚至超越他老人家的功业!”

叶言也是口嗨偏多,但这就是实话,他是真把朱樉等人当自己的学生,也希望他们未来不要和史书中一样……不,准确来说是超越史书中的自己。

“所以本官最后要说,你们不能仅仅在乎这一点蝇头小利,你们要做的是让后世提起大明的朱家,不止有一个洪武大帝,更有无数个如星辰般璀璨的亲王、名将、贤王、能吏!”

“这,才是对陛下创业之苦最好的告慰!抬起头来!看看你们自己!问问你们血脉里奔流的东西!你们难道就真的甘心吗?甘心得让陛下失望吗?!”

朱元璋差点大声喊出好,这下子不但改了他的忧虑,关键叶言让分身说的确实挺燃人斗志的?

而且……

“哼,咱儿子要是这么厉害,咱还计较个屁宗室问题啊!”

当然最关键的就是这一次性给钱,符合老朱的利益,这道理能让朱元璋真听进去。

而这也延伸出第二个问题,是,宗室俸禄问题解决了,但开禁,宗室子弟怎么开禁的能去做事,他们当将军,当官难道不会结党营私?

这也是叶言接下来要和朱元璋说清楚的,解除他这些顾虑。ru2029

u2029我怕有人看不懂哈,前面铺垫那么多是说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于宗室问题为什么不改的缘由。

u2029

这里改的方案一定不是最好的,但却我个人认为符合老朱思维的,一直给和一次性给是很有很大差别,举的例子说的是亲王,因为亲王最特殊给的最多,而其他郡王开始,说白了不用在乎你从小到大,朝廷给的是一笔你郡王的俸禄,但只给你成为郡王后前几年安稳的钱,这个逻辑,不知道明白吗?

u2029

可能我水平有问题,唉。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