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朱元璋:别给我有不该有的心思!(1/2)
所以叶言是用屁股想都知道有傻子给朱樉出主意了。
而且这主意出的可以说压根没动脑,只是根据他看过的历史过往,张嘴就说了这些话,虽然说的也肯定有道理,但属于完全忽略了汉唐两朝对于宗室问题上的各自弊端。
这种愚蠢啊……
叶言都摇了摇头,面对老朱和他儿子们的目光,此刻也是笑着点点头:“陛下既然让臣说,那自无不可……秦王殿下秦王殿下与诸位王爷实乃心系国本,其志可嘉也,但他们所提的汉唐旧制,看似是出路,实则是险路。”
不待几人开口,叶言就转向几位皇子,说话的语气其实完全如同师长般给他们讲课。
“本官且问,秦王殿下,诸位王爷,尔等方才所言,欲效汉唐旧制,但可知汉初大封同姓王,其国赋税皆归藩王自有,中枢所得几何啊?”
朱樉被问得一怔,他哪里算过这个,下意识回道:“……孤……孤王未曾细算。”
叶言微微颔首,并不责怪,而是引导道:“无妨,那殿下可试想,诸侯坐拥土地、人民、赋税、兵马,其势日增,而朝廷之威日减。”
“历史上至景帝时,吴楚七国,联兵数十万,是打出清君侧旗号便直逼长安,其势汹汹,史书记载可称几乎倾覆社稷。此非前车之鉴乎?”
朱樉额头微微见汗,他光想着藩王能自给自足为朝廷省钱了,却忘了这背后的巨大风险。
而且……
这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他不长脑子的提出来,那不是明摆着想裂土封国吗?
所以他半天也说不出话,只是浑身颤抖,尤其看他父皇朱元璋那奇妙的眼神。
叶言也笑了笑,目光又看向朱?,这位虽然岁数也不大,不过听闻素爱兵书。
“晋王殿下臣听说您素好兵事,那你可知唐时藩镇之祸?”
朱?虽只十四岁,但对此敏感,立刻答道:“知道!安禄山、史思明便是节度使,拥兵反叛!”
“殿下明鉴。”叶言赞许地点点头,随即追问,“然殿下可知,安史乱后,为何藩镇割据之祸仍绵延百余年?”
朱?蹙眉深思,这个问题显然超出了他目前的认知。
叶言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缓缓道:“呵呵,这是因其时节度使已非单纯武将,往往兼领数州民政、财政,治下犹如国中之国,兵强马壮,钱粮自足。”
“所以最终就按汉唐旧制来看,那会朝廷政令就已经难出关中,帝王亦需看节度使脸色行事。此等局面,岂是朝廷之福?”
“若我大明宗室不仅日后为官吏,关键更裂土治民,百年之后,殿下以为,后世子孙中,会否出现大明版的安禄山、史思明?届时,非是外敌入侵,而是朱姓子孙自相残杀,那会是否出现权倾一方,甚至可称尾大不掉之藩镇问题呢?”
这番话就已经让朱?脸色发白,他喜欢兵书不假,但他现在也没想那么远,自己二哥和自己一说,他就觉得没问题,然后也没脑子就来讲了。
年幼的朱橚完全听不懂这些事,此刻看着自己这些哥哥的样子,那都吓得往其他人身后缩了缩。
叶言看他们不言语,也知道火候也到了,这帮孩子也不是不会思考。
“所以啊,陛下若让臣来说,臣之浅见以为汉唐旧例其形完全不可效!”
叶言并没有激昂的讲这些道理,只是平淡的仿佛陈述一件本该如此的事。
“汉朝的问题就是让宗室藩王裂土封国,虽无国之事实,但其用白话讲,便为诸侯坐大,中央失权,你们以为你们的父皇,陛下他会认可吗?”
朱元璋看了叶言一眼,这突然的大白话意思就相当明白了。
“而唐朝的问题就是宗室任官之随意,若你们多看看历史便清楚,唐朝大量授予宗室成员官职,但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监督机制,许多时候唐帝都是随意施恩致使宗室成为官吏。”
“这就出现两个问题,第一点,宗室子弟是凭身份而非才能去做的官,必然导致大量无能之辈充斥朝廷,拉低行政效率,甚成国家负担。”
“而第二点,宗室官员身份最为特殊,你们好好想一想,未来的督察百官之官吏,他可敢轻易查宗室官?恐怕不行吧?所以最终就会演变成宗室子弟利用特权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但普通监察体系根本难以制约,这就会严重败坏吏治。”
“所以,就算效仿汉唐旧制也要取其精华,唾其糟粕,要求得两全之法。”
叶言说完就对老朱点点头,退了回去,整个东宫的书房内此时也鸦雀无声。
朱元璋看着叶言,眼神都有点复杂……
这小子用大白话讲的事,那就是他顾虑的,这不但说清楚了,还让这些个半大孩子都听的懂,确实有两下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