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33章 圈之诸籓,不啻圈豕!

第133章 圈之诸籓,不啻圈豕!(2/2)

目录

这是事实,即使是朱樉此刻也没有暴躁的反驳,而是默不作声,只是表情难看到了极点。

李魁也话锋又一转,语气中还充满了深切的忧虑。

“而这祸患到底是什么,本官就不说了,但《祖训》中规定的宗室‘不许干预士农工商’,此法也是必须要改的重点。”

“是不能让未来宗室子弟完全没有出路,在无战事之时,朝廷不能不给予其任何除了打仗外,其他能为国效力的正途,这才能确保宗室稳定。”

“而且此策若百年不变,其实则如同将陛下所有子孙,置于一座无形的黄金牢笼之中,名为天潢贵胄,实则为圈养之豚!”

豚通猪,也就是朱元璋的姓氏,意思就是明说你朱元璋在养猪了。

老朱此刻差点冲出暗室,但他内心的理智却存在,是他清楚李魁所说没一句是谎言,是真正有逻辑,有依据的言论。

也是这般,朱元璋还就忍住了,只是思考李魁接下来要说的话。

那便是——

“是圈之诸藩,不啻圈豕!”

叶言说出曾经在某本历史书或新闻上看到的残酷历史比喻,此刻也是毫不顾忌的说了出来,反正也不是本体,随便说呗。

而这个残酷比喻,其他人也听懂就是在明牌讲养宗室,就是朝廷在养一群大手大脚的猪。

大家表情都不好看,但多少还是皇家子弟,城府不深,那也比寻常百姓高很多,况且李魁说话语气现在只有冷漠,就是在讲一个最冰冷的事实。

“朝廷只需按时拨付禄米,诸王则困守封地,无所事事,空耗岁月与粮饷,至于其是否因圈养而心智退化,因无所事事而暴虐荒唐……呵,陛下他出此祖训时恐怕没想那么多,他或许心里也是想过只要他们不造反,那在朝廷眼中,那在帝王眼中,便是天下太平了。”

说到这里,叶言特意隐晦观察了下朱标。

什么历史书上仁义,什么电视剧里懦弱的朱标。

假的!

朱标表情没有一点变化,甚至可能刚成年,年纪也不大的缘故,城府有些不够深的情况下,他几乎是此话出口的霎那,脑袋都不由微微点头,虽说只是不到一秒的细微动作就马上收住。

李魁还是忍不住笑了,叶言也是没忍住的在控制时,突然露出了这一个浅浅的笑意。

总之!

“故而啊。”李魁总结了起来,语气依旧是平静的可怕,“今日之忧,非仅在于禄米几何,更在于出路何在,陛下《祖训》其实是彻底堵死了未来宗室子弟所有的正途出路,此乃以仁爱之名,行绝路之实,更为我大明埋下了显而易见的祸患。”

最后李魁关注的还是朱标,虽然实际上朱标此次只是来旁听,但根本上,叶言操控分身所作所为,已经和帝师没有区别了。

而且暗室的老朱何尝不是在学习,叶言他在教的是朱标和朱元璋啊,莫名心里是有点爽的!

“所以真正的难题,太子殿下,诸位王爷。”他再次将问题抛回给他们,这一次,问题变得更加沉重和具体,“在于如何在保全社稷与给予宗室活路之间,找到那条如履薄冰的平衡之道。”

“是稍开恩禁,允其科举入仕?还是严控爵位,推恩递减?或是另辟蹊径,令其垦殖边陲以自食其力?”

“此非本官一外臣可妄断的,但本官认为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道理,你们也都听的明白,而这件事说到底也是乃陛下与各位亲王的家事,更是国本之议,也需陛下之圣断,太子之仁心,乃至诸位亲王之共识来决定。”

“若不能取得共识,任何改革要么如空中楼阁,要么……便只能激化未来矛盾了。望诸位慎思之。”

言毕,李魁最后一躬身,拉着一致吓得都颤抖的张石头,几步就走出大本堂。

张石头都吓死了,以前只觉得李魁改革科举是个好官,听到他被皇帝关起来感到愤慨。

现在他也明白了,就他这恩师天天讲的这些东西,天天抓着亲王和太子殿下教育,这都没死,那已经是纵观历史的奇迹了,牛逼!

至于叶言嘛,说实话操控李魁走出去后就直接切断和分身的联系。

他倒是想起……

“恩?说起来,我好像每次给他们上课,都有种在现代上课时,那种老师讲着讲着知识点,突然就延伸到国家大事上的感觉?”

叶言忽然就一笑,好嘛,好像确实是这样。

而且虽说他说的东西很冒犯皇室,但此刻的课室内,几位皇子在思考之余,其实他们或许也没发现。

叶言操控分身的上课方式,这种讲课外话的教育模式,某种程度来说,让他们并不讨厌,甚至多少还有些没察觉的喜欢和极度适应的情绪在心中。

毕竟啊……

古代人讲课,那更枯燥,还讲不出什么意思。

而总而言之!

叶言看似只说算学和这种养猪的事实道理,实则就是在玩心理战,这种心理上的焦虑会让他们更加紧迫,才会把改革宗室的问题当回事。

分身,叶言,今天终于下班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