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知道朱元璋在这个时期到底有多难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政策?(1/2)
紫禁城的偏殿内。
朱元璋此刻的愤怒再也不加掩饰,如同压抑许久的火山,轰然爆发!
眼前平常处理奏折的案桌,那上面玉玺、笔架、镇纸、奏折……无论是什么,此刻都被朱元璋拿起来到处摔着。
尤其当他拿起玉玺时,朱标再也看不下去,慌忙的上去阻止。
“父皇,父皇!玉玺,玉玺砸不得啊!”
砰!
哗啦——!
所有东西被老朱砸的叮当响,唯独玉玺最后只是重重的拍在案桌上!
“咱能不知道砸不得?标儿,咱就不明白了,他算什么东西!一个微末小吏!敢指着咱的鼻子骂?!敢说咱的江山是建在万民尸骨之上?!敢说咱大明跟元朝没两样?”
“他懂个屁!他懂个屁的江山社稷!他懂个屁的治国艰难啊!”
朱元璋一边怒吼,一边抄起手边一个彩云龙纹的花瓶,一看就造价不菲,但是他看都不看,用尽全身力气狠狠掼向殿柱!
砰!咔嚓!
精美的瓷器瞬间化为无数碎片,这声音简直恐怖,那些当值太监都是跪倒在地,半句话都不敢说。
朱标也只能看着这一幕,有些紧张的说:“息怒,父皇息怒啊。”
“息怒?你让咱拿什么息怒,他们说的是人话吗?”
朱元璋猛地转身,死死盯着劝说他的这个儿子,这个他认为下一任皇帝的儿子!
“咱大明也才建立四年,你今日也在朝堂之上,你亲眼看着!听着,那两个狂徒平日不显,今日却为了咱的政策,拿死谏逼咱!”
他是越想越气,简称是真正的红温,但多少也带着点无能狂怒的感觉。
“而且一个比一个狂!一个咱《军勾令》是绝户酷政!另一个!哼!另一个明明都做出了不错的直言内容,咱听进去了,他甚至当场帮他杀了那些反驳的腐儒和废物们!”
老朱今天最气的反而是这点,这是他最不理解的,虽说也是因为那些文官的话让他觉得被侮辱才忍不住在气急下那么做。
可是啊!
“咱有没有帮他?咱有没有容人之心?他不知道感恩咱就罢了,他居然指着咱这个皇帝,说咱的政策和元人一样,不,他说更狠毒,咱他妈哪里对不起他了!”
朱元璋一脚踹翻案桌,幸好朱标早就抱着玉玺退到一旁,此刻耳朵中全是他这个爹愤然的声音!
“咱朱元璋自认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咱的功绩,咱登基后的轻徭薄赋、严惩贪腐,哪一件不是为了这江山社稷,为了这天下万民?”
他抬起手,仿佛极为不能接受的拍着一旁的墙壁。
“可到头来,竟被这等宵小如此作践?咱这皇帝当得……当得窝囊!窝囊透顶啊!”
朱标看着这样愤怒的皇帝,可却罕见的没有开口。
他父亲窝囊是怎么回事?
是因为他知道对方说的全都是正确的,对方是完全的有理有据,没有一句话看起来有私心。
对方甚至直接说了他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事,那就是值得尊敬的!
但后面的话,简直不堪入耳……
什么一同去了地府,一同看他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看着这江山一点点完蛋,尤其干脆明牌提起世家的问题,也点到即止的说出了你朱元璋能压住你的大臣,你后代的君主能不跟世家妥协,你的这些狗政策若不改,那就是贯彻大明各朝各代!
他的制度……
砰!
朱元璋又是一脚,狠狠踹翻了一座一人高的景泰蓝仙鹤的宫灯,巨大的灯体轰然倒地,琉璃碎片破碎的声音无比刺耳!
“咱,咱!!!”
“父皇!不可这般愤怒啊!父皇您要保重龙体啊!”朱标还是忍不住上前,死死抱着他这皇帝爹的胳膊,语气也罕见的带上了哭腔,“那二人虽然言辞过于激烈,也绝对以上犯上,但其言论中的道理,您其实也明白的啊!”
他看着朱元璋,父子二人对视着。
“您甚至不也被打动的改变了军勾令,也为了那第二人记了史书,甚至给了谥号,甚至都不诛九族,这已经足以证明父皇您就是一个明君!胸襟如海!”
朱标试图用明君和胸襟如海这些大帽子来安抚,但此刻的朱元璋,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明君?胸襟如海?”朱元璋猛地停下,发出一声极其刺耳的冷笑,“标儿,你少拿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糊弄咱!咱当年在村里比谁都清楚史书的虚伪,皇帝老儿的虚假……咱当皇帝,明君个什么?咱这辈子都不敢自称明君,咱是要努力一辈子,那都不一定能真的能让百姓,让后人认可!”
还行,朱元璋最起码不是那些其他朝代,傻了吧唧的皇帝,他实在是清楚什么是明君,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但咱也不在乎这个了,咱今天算是懂了,标儿你就摸着良心说,刚才殿上那第二个狂徒,你说他们以下犯上,言辞激烈,但他骂咱的那些话……当真全是疯言疯语?一点道理都没有吗!”
朱标吓一跳啊,他爹居然主动稳这个?
“父皇,儿臣,儿臣……”
注视自己这个大儿子不敢言语的样子,朱元璋却不屑的笑了下。
“不敢说了?咱今天就让你说!”他拉着朱标,坐回旁边的椅子上,“你不要怕,这里没有外人,就咱爷俩,你就和咱说实话,他骂咱骂的那么狠,他把咱说的猪狗不如,说咱亲手给天下百姓分了三六九等,用户籍的黄册子锁死了他们的命……”
“这话,是也不是?!”
朱标能怎么说,他敢说吗?
他心底其实知道绝对是是的。
但……
“父皇……”
注视朱标那有些懦弱注视自己的眼神,朱元璋突然给他一肘击,吓得朱标连连后退!
“标儿!你到底在怕什么!咱哪怕今年就死了,这朱家天下也是你的,你这个人能不能不要如此仁慈,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和咱不同,你太在乎自己的名声了。”
这也对应历史中,朱标哪怕亲自过手三个大案,主导大明王朝杀了无数官吏,但恶名都是朱元璋顶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