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05章 开户籍不就有兵了?募兵不就行了?

第105章 开户籍不就有兵了?募兵不就行了?(2/2)

目录

这一点被表达后,所有官员虽然表情没变,但这才大明的第四年,真有这种勇士啊!

真是个不要命的人啊!

“哼!好一个死谏,还真有不怕死的人……”朱元璋直勾勾的看着分身,最后却一哼,“就算你说的对,你还要说什么?”

“臣想说的关键是想让陛下明白!您现在使用军勾令招来的士卒,其并非真正我大明的勇士,我大明的强兵!”

叶言也不管有的臣子想跳出来反驳他的言论,他也知道军户制刚刚才实行,大明的军户子弟现在绝对还是打仗的好手。

但是!

“臣当然也并非是说军户子弟的兵不是好兵,臣真正的意思是军勾来的人绝非心甘情愿,绝非真正愿以性命护国的将士!”

“故此改革军勾令?在臣看来,只在于三点!”

“开户籍!募勇士!励军功!”

开户籍?

募勇士?

励军功!?

朱元璋原本是想反驳的,可是这三个点,他是瞬间能听懂的,可这……这开户籍的意思,这募勇士的意思,这军功的详细意思是什么呢?

他思考之际,分身直接转身,指向殿外的方向,还是那种仿佛指着千军万马大明士卒的感觉!

“这第一,开户籍之锢!”

朱元璋瞳孔猛然收缩,来不及开口打断,分身已经把话头抛了出来。

“陛下所谓的大明军队人马不够?在臣看来正是这户籍制的问题,臣恳请陛下下旨,逐步放开对军户之外良民的从军限制,或者说,我大明的军人不能仅仅是军户,是朝廷要求必须去当兵的军户人!”

他再度转身,双手一拱!

“而是……有志报国的人!是无论何等户籍,哪怕是陛下您最看不上的匠籍,乃至商籍子弟,都有这个机会!”

“是以自愿投军,是让天下热血男儿,皆有机会为我大明效力!让‘好男儿当兵去’成为光宗耀祖的荣耀选择,而非仅靠强制军户籍子弟应征入伍,此乃开源!”

多么大胆啊!

但朱元璋其实还真听进去了,对啊,核心点不在于大明的人不够,而是他此前给百姓出路定的太死。

若匠籍乃至商籍的百姓子弟,有机会从军,他们会拒绝吗?

不会的,因为这俩个户籍的子弟,除了现在科技革新有机会参加科举改变命运外,他的大明律法可是对他们有很强制的限制,以及让他们有着最低等的社会地位。

匠籍是世代为官府服役,从事手工业制造。

商籍是负责物资流通和商业活动,其子弟也同样被绑定在商业领域。

他们原则上也不允许参军,那么虽然军户对于当兵,对于严苛的军勾令很抵触,可对于他们这两个户籍的人来说……

这不就是一种出路,一种甚至能改变他们那地位低下户籍的方式?

叶言一看朱元璋愣住了,他就知道老朱那脑袋一动,他肯定明白是怎么回事。

最后一句对开户籍的结论,也干脆定了朱元璋的心思。

“如此,陛下,您担忧的没有人能充军的事,也就在源头上解决了……我朝有的是人想当兵,有的是人愿意当兵,愿意为陛下保卫国家!”

朱元璋马上点点头,这确实有点道理啊,可是开了户籍……

叶言看着朱元璋思考的样子,他也并没有借此机会大肆抨击户籍制度的问题。

因为那会让老朱抗拒的,现在一次就干一件事就好,一点一点想办法改变大明这奇葩的户籍制才是正道。

他都不用去尝试,朱元璋肯定打死都不愿意一口气改变整个户籍制度,因此点到即止就可。

而第二点和第三点?

“陛下!臣还认为募兵才是正道,但臣也并不否认军户制的正确性……”

叶言确实不否认这一点,让会打仗的后代继续会打仗,这一点还是不错的。

虽说绑定军户子弟是世代为兵,那就像他曾经说的,战斗力还能不下滑?

又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战场,其后代也都能会打仗。

不过!

“臣也建议陛下当一点一点将军户制改为募兵制,而不用制度去强拉人为壮丁……且陛下想一想,我朝若以‘卫国家、保乡土、建功业’为号召,公开募兵!”

“是言明军饷待遇与战场凶险,包括功勋封赏的章程!愿者是自会来,臣也相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我大明的百姓还是有的,正如陛下当年打走那定我汉人为下等人的元朝余孽一样,我大明百姓的血性一定尚可!这就是募勇士!”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数个朝上的武将,此刻眼睛一亮,这话好,这话妙啊!

这句话虽然在历史上是华夏人的精神总结之语,不过实际上这个思想的总结者,那是来自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

所以在洪武这个时期,这句话虽然通俗易懂,但从未有人说出来过。

朱元璋也是眼睛瞬间雪亮,倘若这话,这样思维的百姓来给他大明战斗?

岂止是比军户的军人百姓要强,他们能来,那就是真正为了打仗而来打仗的精锐士卒啊。

募兵制,从某种意义来说确实就是比军户制要强,这也是事实。

而最后一点。

“所谓励军功,便是强军之根本,军勾令面对的无人当兵,臣现在已经为陛下指出了两种方法,而励军功也是臣最为在意的。”

“是将士们为何死战?是为身后家园安宁!是为胸中男儿血性!更是为那一刀一枪,想博个封妻荫子的盼头!”

“故此臣斗胆请陛下明令天下,凡立军功者,无论出身军户、民户、匠户,在战后皆按功行赏!”

“且不单单是我大明现在已有的赏银钱、赏田宅,甚至是赏爵位……臣认为,更应当赏的是勋章,是让军人知道自己流的每一滴血,陛下都看在眼里,大明都记在心上!”

而这一点……

朱元璋甚至眼睛眨了眨,此刻的愤怒突然消失,他难以置信的看着分身……

这些其实都是可行,最关键的就是两法子在不影响他的户籍制管天下的情况下,这样补充兵力,绝对没问题。

而励军功?

总觉得对方话里有话,还没说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