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06章 励军功分三等功,抬高军户地位这么容易?狗日的文官!

第106章 励军功分三等功,抬高军户地位这么容易?狗日的文官!(1/2)

目录

军勾令的问题现在已经说的很清楚,但叶言铺垫那么多除了为军户百姓讨个公道外,他最后这个想说的励军功其实才是整个谏言的真正核心。

所谓——

“至此,陛下若按臣所言,那么兵源问题无须再用军勾令这种严苛的政策,且臣想说,励军功其实才是改革军勾令的核心!”

分身声音越说越高涨,颇有几分真的恨不得朱元璋马上明白的感觉。

“除去让各户籍入伍百姓享受的待遇一定要相同外,臣也希望陛下明白,臣所谓的励军功不仅是陛下经常给的金银田宅与升官进爵,这些固然非常重要……然将士血战沙场,以命相搏,所求者,更该有身后名与心中傲!”

哪怕是徐达,此刻都骤然抬头看向分身,死死盯着他的侧脸,这一刻对方到底在说的是什么?

身后名不仅仅是加官进爵的身后名吧?

可是……

心中的傲,除非像他这样的人,今天因为有从龙之功,因为是一朝之公,也是一名将军。

他去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普通的士卒心中有傲,凭什么?难道是想让他们自命不凡吗?

原谅徐达这通俗易懂的单纯猜测吧,因为老朱此刻第一反应也是这个,他们都在想那样的兵不就不好管了吗?

这也是因为他们可都是底层来的,是泥腿子拿命拼来了现在的地位。

而叶言一看朱元璋的表情,他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心里哭笑不得之时,也知道必须赶紧一口气说清楚他要谏言的内容。

“臣之前所言的勋章奖励,便是臣想恳请陛下颁行《大明军功勋赏令》,并顺创军功勋章之制!此勋章不为授官职,不涉给实权,乃是纯粹之荣誉象征,专为表彰沙场血勇与为国死战之士!”

“勋章可分三等!”

“一等卫国勋章!赐予临阵斩将夺旗、破敌要害,乃至指挥一场战争挽狂澜于既倒之真勇士!”

“此章以精金为底,赤玉镶边,刻‘卫国柱石’四字,配绶带可悬于胸前!得此勋者,非但赏格加倍,更可受陛下亲赐官职等奖,更该登名于如唐朝的凌烟阁?臣称之为英烈阁!其事迹,该由礼部通传州府县乡,晓谕天下,名垂青史!使其也名扬乡里,光耀门楣!”

“二等忠勇勋章,赐予身负重伤仍力战不退,或率队破阵歼敌守卫城关至最后一人之壮士!”

“此章以亮银为底,青玉镶边,刻‘忠勇无双’四字。得此勋者,除应得赏赐外,其本人及直系亲属,可免除地方一切杂役徭役!地方官员见其,需以壮士敬称!这是他们该得的!”

“三等护民勋章,赐予奋勇杀敌、救护同袍,或者完成关键军令之有功士卒!”

“此章以精铜为底,墨玉镶边,刻‘护民先锋’四字。得此勋者,除赏钱帛外,其家乡立‘军功牌坊’,县令需亲至其家慰问!”

叶言其实就是照搬未来的现代军属安排设计,但这东西确实有意义啊。

“而此勋章便是将士们用血汗铸就的特殊功名!它轻于官印,却重于泰山!它不占俸禄,却足以让一个寻常士卒昂首挺胸,告慰先祖,激励后辈!”

“陛下您就试想吧,当乡邻看到那闪亮的勋章,听到那传颂的事迹,谁人不敬?谁家子弟不心生向往,以从军报国为荣?!如此,何愁兵源不盛?何愁士气不振?!”

分身再度深深的躬下身子!

这一躬,叶言是真在帮军户子弟争取利益,也单纯想让老朱这些古代人知道招兵到底该怎么招,军勾令纯扯淡的玩意!

而朱元璋已经震撼到无法形容,这励军功真不是开玩笑的……前两法的开户和募兵其实都不重要了,就这个,就这个太重要,太能为他招募士兵了啊!

这才是真正能吸引人入伍当兵的东西……

可是这官员话里的意思?

其实是抬高军户的地位?!

朱元璋眉头一锁,当场就忍不住问:“此法确实不错,但你……难道是想让咱提高军户的地位?”

分身毫不犹豫的点头。

“正是如此,陛下您也是打过仗,当过兵的……您难道始终就没有发现,军户子弟的地位和他们所做之事的不符吗?”

朱元璋此刻不再思考,下意识开口:“有何不符?”

“是军户人不该是今天这种社会待遇啊!”叶言始终觉得古代人思维有些地方实在奇怪,他说话的情绪也高涨起来,“陛下,就如几日前,臣都知道贡院门前,八股士子看不上实务士子,瞧不起军户出身的实务举人之事,更甚是出口成脏,辱其军户之父!”

“嗯?你知道这件事?”

朱元璋当时就一愣,随即却没有多说什么,黄子澄这家伙要不是有利用价值,朱元璋早就要他命,他现在能活着得感激他当时代表世家在争取科举的利益。

“罢了,你知道也无所谓,但不符,你意思咱难道对不起军户子弟?”

“非也!臣要说的是——”

这一次分身甚至突然跪倒在地,重重磕头,直接把额角都磕出了鲜血。

朱元璋内心一颤,然后就听到了让他恍然大悟的话!

“我大明的军户子弟,他们是要世代戍边,是父死子继,是兄亡弟及!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敌人的防线!可为何?!为何他们用命换来的太平,却让那些只会空谈道德文章的士子,视他们如草芥,辱其父辈为贱役?!”

“甚至臣知晓,李魁当初为现在的实务举人说话,那文弱书生,那秀才举人就辱没其军户的出身?!”

他又猛地起身,指向旁边看似无辜的文臣们,上到诸公,下到同样和分身七品的言官身上。

他指的其实就是叶言心中王秀才、黄子澄那等尖酸刻薄,看不起军户的嘴脸!

“臣就想问问凭什么?他黄子澄之流所代表的读书人,他们有何资格去辱没军户子弟?!”

“他读的是圣贤书,他们学的是忠孝节义!可圣贤书里哪一句教他去轻贱保家卫国的军士了!哪一句许他辱骂军户出身举人之父为下贱人了?!这难道就是我大明的教化?这就是陛下您想要的士林清誉?!”

“军户子弟们是在前线浴血啊!他们的父母妻儿在后方日夜悬心……可换来的,这合理吗?换来的是黄子澄这等读书人翘楚当着满城百姓的面,指着一位为国征战半生的老军户,骂其为贱役?骂其子不配为官?”

“试问陛下,此等行径,与禽兽何异?!此等心肠,比北元胡虏又强在哪里?!”

叶言刚刚收声,万万没想到,旁边一直装聋作哑,不提军勾令问题,不敢出言劝谏老朱的文官,此时是忍不住跳脚了呀!

“放肆!”

一个身着绯袍的翰林学士再也忍不住,出列指着分身就厉声打断!

“汝一个给事中,行你那谏言之责就可!你休要在此危言耸听,混淆视听!”

“黄子澄当日言行或有偏激,然士农工商兵,本有序位!圣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乃千古不易之理!”

“军士戍边卫国,其功朝廷自有封赏,然其身份职司,终究是兵!岂能与读书明理,吾辈代圣立言的门户士子相提并论?此乃纲常所在,秩序所系!”

“就是!”另一个御史也立刻附和,语气中不由带着浓浓的不屑:“刘学士说的不假,正是此理!军士再勇,不过匹夫之血勇!岂能通晓治国安邦之大义?你这给事中心术不正!”

许多文官也是突然出列抨击分身言论。

“是也,是也,陛下,黄子澄等读书人纵然言语失当,然其心系经义正道,维护士林清流地位,亦是为维护朝廷取士之根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