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放榜!士子们的惊天议论,黄子澄无比气愤!(1/2)
这下好了,王彦在帮忙策考算术问题,郝建也得到了可以编写数学教材的机会。
现在剩下来的就是科举问题。
而时间在过去了一日后,榜放了!
甚至不同过去大明的惯例,此次在叶言的操作下,甚至放出了两种榜单!
那贡院门口的大院中,无数士子前来查看榜单内容,人潮汹涌下更比往年盛数倍。
“来了!放榜了——!”
有人大声呐喊,无数人被号军引导着来到榜单前,而这一眼扫过后,无数人都是大惊!
左侧,金榜!
朱砂为底,泥金大字,煌煌赫赫,是众人熟悉的——洪武四年应天府乡试中八股举人榜!
黄子澄的名字也赫然在列,但居然在榜末?
这位原本洪武十八年中榜,甚至榜眼的大才,他在洪武四年也是士子中颇有人气的存在。
但现在?
“为何?为何我才榜末?!”
黄子澄当场气的大叫,那是完全不理解朝廷的榜单内容,他的声音也引起世家子弟中一阵压抑的叫喊,这群人尽是簪缨世胄、书香门第之人,言语中流淌着传承千年的清贵与傲慢!
很多人也是上下查看,但除去黄子澄这位他们眼里绝对有才华的士子在榜末,其他人的排名倒是不出意外。
众人视线又看向右侧,一个木榜!?
榜单材质截然不同!是由一张粗糙,甚至未经打磨的松木板,在上面书写着几行大字,实为实务策问优异榜!
其下,并非名次罗列,而是分门别类进行排名。
识物明理甲等:张石头(上元军户)!
军务策问甲等:张石头(上元军户)、陈子宁(江宁寒门)!
吏治民情甲等:陈子宁(江宁寒门)、张石头(上元军户)!
算学实务甲等:李茂才(凤阳匠户)!
……
无数士子当场大惊,一瞬间议论声都止不住了。
“张石头?那日在街上和王秀才辩论的军户子弟?”
“军户?!那个在贡院门口差点被赶走的军户小子?!”
“甲等!全是甲等!识物、军务双甲等第一!吏治也有他!”
“黄子澄呢?黄公子为何在经义榜末,实务榜……更是无名!?”
“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士子们的议论声完全不出乎叶言的预料,他依靠着贡院大门,此刻目光扫着一个个激动的脸庞,说白了,他范进考了三十年中举都一朝癫狂,这古代士子们的热情是真的相当高涨啊!
但为何上不了榜?
这虽有叶言带来的影响,但革新下,那乡间实务策问有几人答出了?你们内心没数吗?
八股榜是还存在,黄子澄落入榜末……那可不止是上次谏言给老朱带来的结果,那实务策问,黄子澄除了写出出农作物是何外,他其他题目又有多少他能答出来的?
这些题,很多都是叶言结合现代考公题,出的实务策问。
例如——
身为吏部官员,你如何选拔自己下属的官员?
身为户部官员,你对于税收有何看法?
身为礼部官员,你对大明制定的礼仪怎么看?
身为兵部官员,你对于军队怎么看?
身为刑部官员,对于犯罪一事有何看法?如何降低大明国的犯罪率?
身为工部官员,工匠究竟值不值得尊敬?为什么值得尊敬?不尊敬是为什么?
这有几个人能答出来,尤其工部那道题,当时可是刷了下不少人,朱元璋那会不知道为何没有出声。
或许他清楚工部,或者说工匠到底对于国家来说有没有价值吧?
士子们有的比较聪明,知道这题能在皇帝允许下被拿来策问,必然有他的道理。
但就黄子澄,这位未来建文三傻之一,他看到这题时,所写事物那是通篇都在赞扬朱元璋的伟大。
也是直接就写出了匠籍是大明社会地位中最低下的一种户籍,尊敬?不贬低就已经不错了。
而且也没有贬低的必要了,他是直接用明律中记载的内容进行引用,所谓匠籍制度规定匠不离局、匠役永充,凡被编入匠籍的工匠,是以世代不得脱籍。
尊敬个屁!
但这在叶言看来直接就是差等,他还把这审阅结果给了朱元璋审核,这位朱皇帝,也只是沉默了许久,最后完全当看不到、不清楚,或者说装聋作哑。
未来历史学家都分析出大明最大的问题就是户籍制度,而这个制度在未来看确实是错误的,但在朱元璋这个时期,他的角度来看,这制度是绝对有历史价值的。
其户籍制度完全稳定了大明初立时期,大明天下百姓的安稳,是你属于什么籍,你就去干什么事,你能做什么的,那户籍制里都写的明明白白,确保了天下的安稳。
其次,朱元璋也有做的绝对错误之事,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
匠籍的重要性他必然是清楚,而这制度恰恰也能让匠人的手艺永远流传下去,但他给了个最低等户籍级别的安排,这在历史学家看来都根本无法理解。
而且整个大明朝代的皇帝,没有一个人去关注这件事,去进行改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