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海图新章(1/1)
墨城之盟的签订,如同在平静的南洋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向远方扩散,重新绘制着这片广阔海域的权力与文化地图。
盟约的金色文本(镌刻版复制品)被恭敬地安置在墨城港口新建的“万国廊”中,与华胥的律法核心《墨城宪章》并列,象征着一种新型关系的诞生。而它的影响,则迅速转化为一系列具体而微的行动:
·商路延伸:持有盟约凭证的华胥商船,跟随着几位熟悉航路的部落向导,首次成群结队地驶向东南群岛深处。船上满载着锋利的铁制农具、坚固的渔网、雪白的海盐、色彩鲜艳的华胥布匹,以及一些简单实用的医药包。返航时,他们的船舱则充满了浓郁异域香气的丁香、肉豆蔻捆束,色泽温润的珍珠,质地特殊的硬木,以及那些部落首领们作为回礼赠送的、蕴含潜力的奇特矿物样本。一条条新的、稳定的贸易航线,如同金色的丝线,开始将星散的岛屿与华胥的核心编织在一起。
·文明播种:数艘经过改装、适合近海航行的蒸汽小艇,载着由格物院农科、医科学徒以及经验丰富的工匠组成的小型“授业团”,在部分华胥卫队的护卫下,启程前往几个主要部落所在的岛屿。他们带去的不是武器,而是稻种、犁铧、草药图谱和测量工具。与此同时,首批数十名眼神中混合着懵懂与渴望的部落少年,在各自首领的殷切嘱托下,踏上了墨城的土地,进入蒙学堂,开始笨拙而认真地学习方块字与算术,他们的世界观,正悄然被重塑。
·据点初立:玄影麾下的墨羽成员,与负责商贸的官员一道,在位于群岛中心位置、地理条件较好的两处大型岛屿上,建立了最初的“华胥友好商站”。这些商站更像是一个个微型的、开放的社区,设有仓库、驿馆、简单的诊疗所以及一个坚固的了望塔。它们不设城墙,不禁止土着往来,很快便成为了信息交汇、物资集散的中心,也成为华胥感知这片广阔海域脉搏的神经末梢。
影响远不止于经济与技术的流动。华胥这种“只指导,不统治;只贸易,不掠夺;只庇护,不奴役”的独特模式,通过商旅的口耳相传和那些归化土着的描述,产生了奇妙的吸引力。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甚至未曾听闻华胥的更遥远岛屿的部落,也开始蠢蠢欲动,筹划着派遣自己的使者,前往那片传说中的“乐土”。
而在华胥内部,这场不流血的“扩张”也带来了新的气象。格物院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动植物和矿物标本,激发了学者们新的研究热情;商人们看到了无尽的商机,开始筹划组建更大的远洋商队;甚至连普通的墨城居民,也因为市场上日益丰富的异域物产和街头偶尔出现的、穿着独特服饰的“盟邦学子”,而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国家正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国”,影响力与日俱增。
当然,潜流依旧存在。西方室利佛逝等传统南洋强权,对华胥影响力以如此迅猛而又“非传统”的方式渗透进入其传统势力范围的边缘,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与忌惮。一些零星的、针对华胥商船的骚扰事件开始在偏远航线上出现。玄影书案上,关于外部势力试图挑拨新归附部落与华胥关系的情报,也开始悄然增多。
东方墨立于元首府露台,手中是一份关于首批“授业团”已在帝汶岛成功帮助当地部落开辟出第一片标准化水田的报告,另一份则是玄影送来的、关于室利佛逝使者秘密接触某个边缘部落的警示。他神色平静,目光越过繁华的墨城港口,投向那无垠的、孕育着无限可能也暗藏着风险的大海。
墨城之盟,开启的并非一个征服的纪元,而是一个以文明、贸易与共同利益为纽带来整合海洋世界的尝试。这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前方是机遇的蓝海,也是未知的暗礁。华胥这艘凭借超越时代的智慧与力量建造的巨舰,已然调整风帆,驶入了这片更为广阔也更为复杂的水域,它的航迹,正在书写着一页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的、全新的海图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