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墨城之盟(1/1)
数日之后,墨城中心广场被布置得庄重而恢宏。这里没有大唐宫殿的森严等级,却自有一种海国独有的、融合了秩序与开放的气度。高台之上,飘扬着蓝底银龙星辰的华胥旗帜,下方整齐排列着座椅,东方墨、青鸾、李恪等华胥核心成员端坐于上。广场中央,则为来自东南群岛的数十位部落首领设立了席位。
各部首领们已然换上了华胥为他们准备的、质地柔软而整洁的新衣,虽仍有些不习惯,却更显郑重。他们望着四周高大的白色建筑、远处港口若隐若现的钢铁巨舰,以及广场上那些神情平静、举止有序的华胥民众,眼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敬畏。
吉时已至,礼乐奏响(非中原雅乐,而是华胥结合本地音律新创的庄重乐曲)。东方墨缓缓起身,他并未穿着繁复的冕服,仅是一袭深色常服,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威仪。他的声音通过精心设计的扩音装置(利用金属喇叭结构)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通译官们同步进行转译。
“远方而来的朋友们,”东方墨的目光平和地扫过那些肤色黝黑、神情紧张又期待的首领们,“华胥立国于此,秉持的乃是交流互鉴、共生共荣之念。我们看到了你们的诚意,也听到了你们的诉求。”
他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墨城之盟”的核心条款,每一条都经由通译官转化为各部落能够理解的语言:
“其一,华胥尊重各部自治,不夺尔等之权,不掠尔等之地。尔等仍为各自部族之主,依传统习俗管理内部事务。”
此言一出,不少首领明显松了口气,脸上露出释然与感激。
“其二,华胥愿为盟主,与诸部缔结守望相助之约。吾将派遣精通农事、医药、水利之匠人,至尔等岛屿,传授技艺,助尔等开垦沃土,辨识草药,构筑水渠,以期仓廪实而知礼节。”
人群中响起一阵兴奋的低语,这对于饱受粮食短缺和疾病困扰的他们而言,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其三,华胥商船将持盟约凭证,定期往来贸易。尔等之香料、珍珠、特产林木,皆可以公允之价,换取我华胥之铁器、布匹、盐糖乃至更多有益之物。墨城及爪哇三州之市集,亦向尔等开放。”
贸易的承诺让首领们眼中绽放出光芒,这意味着财富和更好的生活物资。
“其四,若遇外敌大规模侵扰,非尔等一部一族可抗者,可凭盟约向华胥求援。我华胥海军,必将依约而至,助尔等御敌于外海!”这一条,给予了他们长久以来最缺乏的安全感。
“其五,华胥将在诸部中选择合适岛屿,设立友好商站,便于往来,沟通消息。亦欢迎尔等派遣聪颖子弟,入我墨城书院学习语言文字、律法算数,洞明世事,归去建设家园。”
每宣布一条,通译官便大声转译,首领们脸上的欣喜与期盼便加深一分。这些条款,没有强制,没有剥削,充满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尊重。
随后,在李恪的主持下,盟约以华胥文字及各部落代表符号,共同镌刻于数块巨大的、经过防腐蚀处理的合金板上。东方墨率先在华胥国玺旁盖上印鉴,青鸾、李恪等依次副署。
接着,各位部落首领在通译的指引下,依次上前。他们有的用颤抖的手,在自己部落的图腾旁按下朱砂手印;有的取出随身携带的、象征权力的小型石斧或玉璋,蘸上特制的墨汁,盖下独特的印记;那位献上狗头金的老酋长,更是激动地以部落古语吟唱起祈福的歌谣,声音苍凉而虔诚。
整个仪式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当最后一位首领完成签署后,广场上响起了华胥民众热烈的掌声与各部族代表们用不同语言发出的、充满感激的欢呼声。阳光洒在那些镌刻着文字与符号的合金板上,熠生生辉,仿佛见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东方墨与青鸾并肩而立,看着眼前这不同文明交汇融合的一幕。这不是武力征服后的臣服,而是文明吸引力感召下的自愿归心。墨城之盟,以其独特的“非征非弃”模式,为华胥在广阔无垠的东南群岛,编织起一张以利益、文化和安全为纽带的无形网络,奠定了一个海洋共同体的初步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