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千年一吻 > 第1061章 凯旋阴影

第1061章 凯旋阴影(1/1)

目录

金山大捷的余波,如同投入池水的巨石,在长安城激荡起经久不息的涟漪。朝廷的正式诏告颁行天下,极尽褒扬之词,将李积、薛仁贵等将领的功绩渲染得淋漓尽致。一时间,两市九衢,茶楼酒肆,无不以谈论金山之战、称颂薛将军神勇为风尚。帝国都城的自信与骄傲,在这场来自遥远边疆的胜利中,被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盛大的朝会上,李治强撑病体,端坐于龙椅之上。尽管面色依旧苍白,但精神却显得亢奋。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再次盛赞前方将士,尤其对薛仁贵“忠勇无双,战功彪炳”给予了极高评价,并当场催促吏部、兵部尽快议定封赏细则。

“高句丽负隅顽抗,终将自取灭亡!朕有李积、薛仁贵等良将,何愁社稷不宁,四夷不宾?”李治的声音带着激动后的微喘,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与自豪。他仿佛已看到龙旗插上平壤城头,完成那超越父皇功业的最后一步。朝堂之上,山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一派君明臣贤、武功赫赫的盛世气象。

然而,在这片看似众志成城、共享荣耀的帷幕之后,阴影正在悄然生长。

蓬莱殿内,武媚以皇后之尊,自然参与了所有庆典与封赏的决策。她言笑晏晏,举止得体,与李治一同接受着百官的朝贺,共享着这份帝国荣耀。但在她那雍容华贵的凤袍之下,心思早已飞越了眼前的喧闹。

她冷静地审视着那份即将颁行的封赏名单,尤其是在薛仁贵名字旁标注的拟晋升官职和赏赐。她知道,这些都是李治龙心大悦下的决定,合乎规矩,也足以彰显天恩。她并未反对,甚至在某些细节上还做了增补,以示恩宠。

然而,在她的内心深处,一个与这喜庆氛围格格不入的计划正在悄然成型。

‘’薛仁贵这把刀,确实锋利无匹,眼下征伐高句丽,正需其锋芒。‘’她指套轻叩着案几,发出细微的脆响。‘’然,刀越利,越需谨慎握持。岂能容其背后,隐有牵线?‘’

她回想起心腹回报的、关于薛仁贵早年行踪调查的初步结果——依旧模糊,但某些时间点的“空白”与“巧合”,却愈发让她心生警惕。那道来自海外的暗影,如同无形的丝线,让她寝食难安。

‘’光有封赏不够,‘’她思忖着,‘’必须加上枷锁,无形的枷锁。‘’

她开始不动声色地布局:

首先,她需在军中,尤其是在薛仁贵身边或其所属的军事体系内,安插绝对忠诚于自己的眼线。这些人未必身居高位,但需位置关键,能够及时传递消息,甚至在必要时施加影响。

其次,她要在朝中物色或扶持其他有潜力的将领,无论是勋贵之后还是寒门崛起的将才,让他们在功劳、声望上逐渐形成与薛仁贵某种程度的平衡,避免其一家独大。

再者,对于薛仁贵此战之后可能的动向,她需提前规划。是高升其位,虚其权柄?还是调任他处,使其远离经营已久的辽东旧部?这些都需要在李治做出决定前,施加巧妙的影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她需要建立一条完全独立于现有军事体系、只效忠于她个人的情报网络,不仅用于监视薛仁贵,更要能触及大唐军队的更深处,确保任何潜在的风险都能被及时洞察、扼杀。

这些念头在她脑中飞速运转,化为一条条清晰的指令,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悄然传递下去。她没有大张旗鼓,没有表现出任何对薛仁贵的猜忌,一切都在“体恤功臣”、“稳固军心”的冠冕堂皇之下进行。

庆典的喧嚣终将散去,凯旋的荣耀也会随时间沉淀。但在武媚心中,一道全新的防线已经筑起。她望向东方,目光越过宫墙,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落在那片正在激战的土地,也落在了更遥远的海天之际。

金山之战的胜利,为大唐带来了开疆拓土的希望,也为她带来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光环。然而,这光环之下,一道因海外暗影而生的警惕与制衡之念,已如藤蔓般悄然滋生,缠绕上帝国未来的军事命脉。凯旋的阴影,就此埋下,静待着在未来某个时刻,破土而出,影响更深远的格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