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龙颜凤思(1/1)
紫宸殿内,因那份捷报而激起的亢奋尚未平息。李治反复摩挲着战报上“斩首五万级”、“所向无敌”等字眼,蜡黄的脸上泛着异样的红光,连日的病容似乎都被这巨大的喜悦冲淡了几分。他挥退左右,只留一两名最亲近的内侍,忍不住对着空旷的殿宇发出感慨:
“好!好一个薛仁贵!真乃国之柱石,朕之肱骨!”他声音嘶哑,却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昔日父皇东征,屡受挫于坚城悍将,饮恨而归。如今,朕承继大统,天命所归,将士用命,终见平定辽东之曙光!此非但雪前朝之耻,更是彰朕‘乾封’盛世之武功!”
他仿佛已经看到高句丽王匍匐在丹墀之下,看到太庙中列祖列宗欣慰的目光,看到他李治的名字与这场旷世之功一同载入史册。这份由薛仁贵主导的金山大捷,在他心中,已然成为他帝王生涯中最辉煌的注脚之一,是他摆脱父皇阴影、证明自身价值的强力佐证。他当即口述旨意,要求中书省草拟对李积、薛仁贵等有功将士的厚赏章程,并开始兴致勃勃地与近臣讨论起彻底平定高句丽后,如何设置郡县、安抚遗民等事宜。此刻,他的世界被胜利的光芒笼罩,病痛与朝堂的暗涌似乎都暂时远去了。
与此同时,蓬莱殿中,武媚亦已细读了捷报的抄本。
初时,她雍容华贵的面容上同样浮现出欣慰之色。大唐兵锋所向披靡,自然是她乐于见到的。然而,当她目光再次扫过那些对薛仁贵极尽褒扬的词句——“洞察敌情”、“奋勇突阵”、“左冲右击,所向无敌”时,秀眉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
‘’洞察敌情……金山地形复杂,高句丽伏兵布置隐秘,薛礼此番迂回侧击,时机、路线拿捏得如此精准,直插敌之要害,恍若亲见……‘’
一个尘封已久的名字,伴随着一丝冰凉的警觉,悄然浮上心头——东方墨。
她记得,许多年前,似乎隐约听闻过,薛仁贵早年曾有一段奇遇,得遇异人传授武艺兵法。而那位“异人”……尽管无人敢明言,但种种蛛丝马迹,尤其是青鸾(李明达)的存在,都隐隐指向了那个远在海外的、她曾经无比熟悉、如今却感到莫测高深的身影。
‘’是他的手笔吗?即便远在万里重洋之外,他的影响力,他布下的棋子,依旧能在这决定帝国东北命运的战场上,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
这个念头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一圈圈复杂的涟漪。那并非单纯的忌惮,更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被无形之手触及权柄核心的不适感。她武媚,历经千辛万苦,才一步步走到如今“二圣”并尊的地位,将帝国权柄牢牢握在手中,岂容任何超脱她掌控的力量,哪怕是潜在的、曾经与她有过羁绊的力量,来影响甚至干涉大唐的命脉?
一丝冰冷的光芒在她深邃的凤眸中一闪而逝。她轻轻放下抄本,指尖在光滑的紫檀木案几上无意识地敲击着。
‘’薛仁贵,勇则勇矣,功则高矣。然,若其背后真有一道来自海外的影子……‘’
她需要知道更多。她需要确认这份关联究竟有多深,这份影响力又有多大。更重要的是,她需要思考,如何确保大唐的将星,只听命于长安的凤阙,而非任何其他的指引。
殿外,长安城似乎因这场大捷而更加喧嚣,但蓬莱阁内,却陷入了一种更深沉的静默。武媚端坐其中,华美的裙裾如云霞铺展,面容平静依旧,唯有那微微收紧的指尖,泄露了她内心正在酝酿的风暴。龙颜沉浸于开疆拓土的狂喜,而凤思,已悄然越过了眼前的胜利,投向了更遥远、也更莫测的因果之网。那道来自海外的暗影,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在她追求绝对权力的道路上,投下了一道需要被审视、甚至可能需要被斩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