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捷报飞马(1/1)
金山之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沾染着尘土与零星血点的捷报,已被装入包着油布的加急信筒,由最精锐的驿卒背负,换马不换人,如同接力般,沿着漫长的驿道,向着数千里外的帝都长安疯狂驰去。
马蹄声踏碎了辽东清晨的宁静,踏过了辽西走廊的旷野,踏过了幽燕之地的群山。驿卒的嘴唇因干渴而裂开,虎口被缰绳磨出血泡,眼神却始终锐利如鹰,紧盯着前方似乎永无尽头的道路。他们深知背上这份文书的分量——这不仅是一场关键战役的胜败消息,更关乎帝国东北战略的走向,关乎龙椅上那位陛下的期待,也关乎无数人的封赏与荣辱。
“金山大捷!金山大捷!”
每当经过重要城镇或驿站,驿卒都会用尽肺腑之力嘶吼出这几个字,随即毫不停留地绝尘而去,只留下身后一片骤然爆发的欢呼与议论。消息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从辽东迅速扩散,沿途州县官吏无不精神振奋,百姓们也奔走相告,仿佛已经看到了高句丽彻底臣服的曙光。
驿马淌着汗沫,喘着粗气,一匹匹累倒在驿栈,又立刻有新的骏马被牵出。驿卒的接力环环相扣,不敢有分秒延误。他们穿越白天与黑夜,掠过山川与平原,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将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达长安!
终于,在一个朝霞初染天际的清晨,一骑快马如同从血色霞光中冲出,踏破了长安城春明门的寂静。守城兵卒看清来骑背后那代表最高级别军情的赤色信旗,不敢有丝毫阻拦,迅速放行。
“金山六百里加急——大捷!”
嘶哑却充满力量的吼声,瞬间惊醒了尚在晨曦中慵懒苏醒的帝都长街。马蹄声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脆急促,引得早起的小贩、上朝的官员纷纷侧目,脸上露出或惊或喜的神色。
快马直入皇城,抵达宫门。早已得到通报的内侍小跑着上前,几乎是屏着呼吸,从几乎虚脱的驿卒手中接过那只沉甸甸的、仿佛还带着战场硝烟与血腥气的信筒,然后转身,以最快的速度,向着大明宫深处,向着那座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殿堂——紫宸殿,飞奔而去。
信筒被层层传递,最终呈送到了御前。殿内,李治刚刚服下汤药,正靠在榻上闭目养神,眉宇间是化不开的疲惫与病色。当内侍省官员捧着信筒,高声禀报“金山大捷,六百里加急”时,李治猛地睁开了眼睛,那浑浊的眼球里,瞬间迸发出一种近乎饥渴的光芒。
“快!快呈上来!”他的声音因急切而显得有些尖锐。
他几乎是抢过信筒,手指微微颤抖地拧开密封的火漆,抽出里面那张写满战报的纸张。目光贪婪地扫过上面的文字:
“……臣李积谨奏:我军先锋庞同善、高侃部于金山遇伏,贼众势大,我军初战不利,几陷重围……幸赖右威卫将军薛仁贵,洞察敌情,率精骑迂回侧击,如天兵骤降,奋勇突阵,左冲右击,所向无敌,手刃敌酋无算……一举摧破贼军,斩首五万级,获辎重马匹器械无数……现已乘胜追击,高句丽闻风丧胆……”
战报中对薛仁贵的褒扬之词毫不吝啬,“洞察敌情”、“奋勇突阵”、“左冲右击,所向无敌”等字眼,如同带着魔力,深深印入李治的脑海。他仿佛看到了那位白马银甲的勇将,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的英姿。
“好!好!好一个薛仁贵!真乃朕之霍去病也!”李治猛地一拍御榻扶手,激动得连咳嗽都忘了,苍白的脸上涌起病态的红潮,眼中闪烁着狂喜与自豪的光芒,“天佑大唐!天佑朕躬!父皇,您看到了吗?高句丽……高句丽指日可下矣!”
他紧紧攥着那份捷报,仿佛攥着整个帝国的荣耀与他个人帝王功业的证明。连日来因风疾而积郁的阴霾,似乎在这一刻被这来自辽东的捷报狂风吹散了不少。
然而,在这份旨在宣扬胜利、鼓舞朝野的战报中,关于薛仁贵为何能如此“洞察敌情”,为何能精准选择切入时机和地点,以及其展现出的某些超越寻常武将的战术素养,却并无详细说明,只留下些许耐人寻味的空白,等待着有心人去探究,去深思。这份空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注定将在长安的权力深宫中,激起不同于表面欢呼的、更深层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