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庙堂之议(1/1)
元首官邸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而严肃。巨大的海图悬挂在侧,上面新标注的、请求归附的区域如同蔓延的藤蔓,尤其是代表原“猎头族”卡纳克部落区域的标记,显得格外刺眼。东方墨端坐主位,神色平静,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核心成员。
李恪率先发言,他如今身为丞相,总揽行政,考虑问题最为务实。他轻抚着手中的玉圭,眉头微蹙:“元首,诸位同僚。各方部落主动来归,诚然是华胥国威与德化所致,乃大喜之事。然,欣喜之余,我等亦需冷静。疆域骤然扩张,新增土地、人口远超现有核心七州,管理如何跟进?合格之行政、教化、工建人才从何而来?各地风俗迥异,尤其是如卡纳克这般悍勇难驯、旧俗酷烈之部,强行纳入,文化冲突、治理成本必将陡增。稍有不慎,非但不能消化,反恐引发内乱,拖累国政。依恪之见,当缓图之,择优而纳,或可维持盟约关系,徐徐图变,方为上策。”
他话音落下,几位负责具体政务的官员也纷纷点头,面露忧色。扩张带来的行政压力是眼前最现实的难题。
一位身着戎装的海军将领紧接着开口,语气带着军人的直率:“丞相所虑极是。况且,那卡纳克部落,月前尚是我舰队炮下之敌,其性彪悍,反复难测。今日虽言辞恳切,焉知不是迫于武力、暂避锋芒的权宜之计?若允其整体归附,无异于引狼入室,将来若生异心,其害更烈!末将以为,对此等部族,当以威慑为主,加强边境巡守即可,不宜轻易纳入腹心。”
质疑与担忧在空气中弥漫,这是基于现实理性的声音。
“不然。”一个清越而沉稳的声音响起,是掌管教育与文化的公孙先生。他须发皆白,目光却清澈睿智:“李相与将军所言,乃治国之常理,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昔日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远人自来,携土归心,此乃文明教化之大机遇,岂能因惧难而拒之门外?彼等慕我华胥之制,求我华胥之化,正是‘以夏变夷’之良机。若因其旧俗彪悍而弃之,岂非背离我华胥立国,欲开创不同文明路径之初心?”
白范黎掌管经济农工,此时也插言道:“从实利而言,新附之地,资源禀赋各异。雨林之地多珍木异材,珍珠群岛有水产之利,广阔土地亦可推广种植。更重要的,是打通更多航路,扩大我‘海洋文明共同体’之市场与原料来源。风险固然有,然收益亦巨。”他看向东方墨,补充道,“关键在于,如何将风险控于掌中。”
珊瑚作为航运贸易首席,她的视角更为直接:“纳入这些岛屿与海岸线,意味着我们的商船舰队将获得更多安全的锚地、补给点,航运网络将更加密集高效。从海洋战略看,此举能将我华胥的影响力,真正辐射至更广阔的东方海域,意义非凡。”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风险与收益、短期压力与长远战略的平衡上。目光渐渐聚焦在一直沉默的青鸾身上。
青鸾指尖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她今日未着戎装,但眉宇间的英气不减。她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诸位所虑,皆有道理。李恪兄担心消化不良,将军忧虑安全,此皆老成谋国之言。然而,诸位可曾细想,他们此次求的是什么?不是‘墨城之盟’的庇护,而是成为‘华胥之子民’!这份认同,是霞屿海战打出来的敬畏,更是我们后续展现的秩序与仁德催生出的向往。它比我们动用十万大军征服来的领土,要珍贵十倍!”
她站起身,走到海图前,指向那些请求归附的区域:“固守现有疆域,固然安稳,但非开拓者所为。畏惧风险而拒绝历史潮流,更非我华胥气度。卡纳克部落为何而来?因为他们看到了超越丛林法则的另一种可能——一种不需要依靠猎头也能获得尊严与安宁的生活。这份‘可能’,正是我华胥立国之本!若我们今日因惧怕其过去的彪悍而拒绝,岂不是自我否定了我们所要建立的文明?”
她环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东方墨身上:“风险,可以靠完善的制度、严格的准入流程和持续的教育来化解。但若拒绝了这份潮水般涌来的归心,我们失去的,将是整个海洋的未来,以及……我们自身的信念。”
青鸾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她将议题从单纯的风险评估,提升到了华胥立国根本与历史机遇的高度。
议事厅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那个自始至终都未曾表态的人身上。
东方墨依旧平静地坐着,指尖无意识地在扶手上划过玄奥的轨迹。他听着每一位核心成员的激烈辩论,感受着其中交织的理性、担忧、理想与激情。他看到了李恪对行政体系稳健运行的执着,理解了将领们对国家安全的本能守护,也深切认同公孙先生对文明教化的追求,以及白范黎、珊瑚对发展潜力的洞察。而青鸾,则一如既往地,直指核心,看到了那超越眼前利弊的、关乎道路与信念的本质。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缓缓站起身,踱步到那扇面向墨城中心区域的巨大窗前。窗外,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上车马人流井然,更远处,格物院的烟囱傲然耸立,学堂的钟声悠扬传来。这是一幅充满生机与秩序的画卷,是他与在座众人一手缔造的奇迹。
他的目光越过墨城的繁华,仿佛看到了那些遥远岛屿上殷切期盼的目光,看到了卡纳克使者眼中那份决绝的希冀,也看到了这片浩瀚海洋无尽的可能。
他知道,是时候做出决断了。一个将决定华胥是偏安一隅,还是真正走向“海纳百川”的决断。他转过身,面向所有期待的目光,终于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