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9章 赐名太平(1/1)
晨光彻底驱散了夜色,也带走了暴雨留下的最后一丝清凉。暑气重新蒸腾起来,但大明宫内的气氛,却因新生公主的降临而显出一种异样的活跃。赏赐的帛缎、金银器如流水般颁赐下去,蓬莱殿内外侍奉的宫人内侍脸上都带着与有荣焉的喜气,行走间步履都轻快了几分。
然而,在这片浮于表面的喜庆之下,更深沉的暗流仍在涌动。
李治在短暂的休息后,再次来到了蓬莱殿。他眼下的乌青并未消减,但精神因新生命的到来振奋了些许。他坐在武媚榻前,目光柔和地看着被乳母抱在怀中、已然安睡的女儿。
“媚娘,辛苦了。”他声音温和,带着一丝如释重负,“朕想了许久,为我们这女儿取名‘太平’,你以为如何?”
武媚倚靠在软枕上,产后虽显虚弱,眼神却清明依旧。她闻言,抚弄着袖口繁复花纹的手指微微一顿,随即抬起眼,迎上李治的目光,唇边泛起一抹浅淡而恰到好处的笑意:“太平……李太平。陛下此名,寓意深远,臣妾觉得极好。”
她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但在那双深邃的凤眸底处,一丝了然的锐光一闪而逝。她太了解她的丈夫了。“太平”二字,与其说是对女儿未来的美好祝愿,不如说是李治此刻内心最真切、甚至带些无助的祈求——祈求社稷安宁,祈求东宫转危为安,祈求他这多病之身能撑起的帝国江山,不再有更多风波。这是一个父亲、一个帝王,在心力交瘁时最本能的寄托。
李治并未察觉武媚那瞬间的思量,他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轻轻颔首,语气带着感慨:“是啊,太平。朕只愿她一生安享太平,亦愿我大唐,能因此女之诞,涤荡晦气,得享太平。”他说着,目光又不自觉地飘向窗外,忧虑如同刻在眉心的褶皱,难以抚平。
武媚将他的神态尽收眼底,心中冷然。寄托于一个名字,是何等软弱!真正的太平,从来不是祈求而来,而是依靠力量、谋略与绝对的掌控争来的。她垂下眼睫,掩去眸中思绪,语气依旧温顺:“陛下慈心,上天必会感念。太平这名字,安宁静好,正是女孩家应有的福气。”
她口中附和着李治的祈愿,内心却在为女儿规划着另一条路。这个生在权力顶点的女儿,她的“太平”,必将建立在无人能撼动的权威之上。这个名字,在武媚看来,并非一个需要被实现的愿望,而是一个需要被维护和定义的标签——由她来定义。
帝后之间,围绕着新生公主的名字,达成了一种表面的一致。这短暂的和谐,如同夏日雨后短暂的清凉,脆弱而虚幻。李治得到了情感上的慰藉与寄托,而武媚,则稳稳地接住了这枚被寄予厚望的棋子,并开始在心中布局。
---
“太平公主?”
“是,皇后殿下刚诞下的小公主,陛下亲赐名‘太平’。”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飞遍宫掖,传至前朝。百官闻讯,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无不纷纷上表庆贺。贺表之上,锦绣文章堆砌,无不盛赞公主降生乃“祥瑞之兆”,“福泽社稷”,将“太平”之名与国运昌隆紧密相连。
然而,在私下的值房、回廊的偶遇中,官员们交换的眼神却意味深长。
“陛下此时赐名‘太平’,其心可悯啊。”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臣低声对同僚道。
“东宫不安,陛下心忧,借此祈愿,亦是常情。”另一人捻须回应,语气谨慎。
“只是……皇后殿下连番产子,地位愈发稳固。如今东宫……唉,这位太平公主,降生的时机,着实微妙。”先前那人声音压得更低,话虽未说尽,但那言外之意——关于继承序列可能产生的微妙影响,已然在无声的目光交流中传递。
所有人都明白,这位甫一出生便被寄予“太平”厚望的小公主,她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仅仅局限于锦绣堆砌的深宫。她的啼哭,与东宫太子李弘压抑的咳嗽声,共同构成了大唐帝国权力核心处,一组充满张力与不确定性的二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