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双喜悬心(1/1)
麟德二年的夏日,带着熏风和蝉鸣,正式降临长安。大明宫的各处宫殿纷纷换上了竹帘,放置了冰鉴,以驱散逐渐升腾的暑气。然而,在这片理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帝国的权力核心却笼罩在一种复杂难言的氛围之中,可谓冰火交织,喜忧参半。
蓬莱殿内,期盼与隐忧并存。
武媚的孕态已极为明显,行动间多了几分属于母亲的雍容与迟缓。内侍省和尚宫局早已为即将诞生的皇嗣做好了一切准备,无论皇子公主,都将是帝国的一大喜事。宫人们步履轻快,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立政殿内时常能听到关于新生儿准备的愉快低语。
然而,在这片喜庆的筹备之下,心腹女官细致地察觉到皇后眉宇间那一闪而过的凝重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每当东宫那边传来太子病情未有起色,甚至偶有太医署会诊调整药方的消息时,武媚抚摸着腹部的动作会微微一顿,眼神会投向东宫的方向,停留片刻。她并未多言,也从未表现出过度的焦虑,但那瞬间的沉默与深远的目光,却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说明她内心的波澜。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而长子的健康却依旧悬而未决,这双重的“喜事”,带给她的不仅是喜悦,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与难以言说的忧虑。
紫宸殿中,阴郁与焦虑弥漫。
与蓬莱殿隐含的期盼不同,李治所处的宫苑,气氛要低沉得多。太子的咳疾迁延不愈,如同在他心头扎下的一根钝刺,时不时地搅动着他本就因风疾而脆弱不堪的神经。他案头堆积的奏章似乎都蒙上了一层灰霾,批阅时也时常走神,脑海中萦绕的是太医令那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无力的回禀。
“陛下,太子殿下脉象仍显浮数,邪气未去,正气已略显不足……臣等商议,或可尝试以食疗配合,用川贝炖梨,燕窝润肺……”
这些话语,听在李治耳中,更像是束手无策的托词。他自身的病痛让他对“缠绵”、“未愈”这类词汇有着切肤之痛的恐惧。他几乎能感觉到,弘儿的病影,正与他自身的病痛阴影缓缓重叠,共同吞噬着他为数不多的精力与安宁。新嗣将临的喜悦,似乎完全被东宫那片挥之不去的阴云所掩盖。
朝堂之上,观望与计算更甚。
官员们敏锐地感知着宫中的微妙气氛。皇后临产在即,这是稳固国本、增添皇室祥瑞的大喜之事;但太子殿下的健康状况,却又像一道不确定的阴影,投射在帝国继承序列之上。这使得任何关于立储、关于未来权力分配的潜在讨论,都变得更加敏感和复杂。
祝贺皇后凤体安康、预祝皇嗣平安的奏表雪片般飞向蓬莱殿,同时,关切太子病情、进献各地名医偏方的举动也悄然增多。每个人都试图在这双线并行的局势中,找到最恰当的立足点,既不敢忽视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可能带来的影响,更不敢轻易对东宫的现状下任何定论。
夏日炎炎,万物繁盛。大明宫内,即将迎来新生的喜悦与对储君健康的深切担忧,如同光与影,交织成了一幅名为“双喜悬心”的复杂图景。所有人的心都悬在半空,一面期盼着新生儿嘹亮的啼哭能驱散些许阴霾,一面又无比焦虑地注视着东宫那持续未散的“疾影”,不知这悬而未决的状态,最终将导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