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建立企业文化(1/2)
新cEo到任前的空档期,苏晚晴决定做一件她思考已久的事。
周五下午,她召集了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二十名员工,组成\"文化共识小组\"。会议室的白板上只有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聚集在\"山海\"?
起初的讨论很发散。有人说为了好的薪资,有人说看好公司前景,还有人直言不讳:\"当初是被'山海'的故事打动,但现在感觉越来越像普通公司了。\"
苏晚晴认真记录着每个发言,直到一位入职半年的产品助理小声说:
\"我选择'山海',是因为面试时王总监说,这里允许有价值的失败。\"
这句话让会议室安静下来。
\"什么是'有价值的失败'?\"苏晚晴追问。
\"就是......\"产品助理鼓起勇气,\"只要是为了创新而犯的错,公司会包容。不像我上一家公司,犯错就要受罚。\"
讨论的方向从此改变。
随后的三次会议,小组梳理出\"山海\"最珍贵的文化基因:
·敢试错的勇气(从夜市摆摊到技术创新)
·有温度的连接(从手写卡片到主理人制度)
·共成长的信念(从用户到员工的共同进步)
但这些还不够。苏晚晴要求大家思考:\"哪些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哪些是希望每个新同事都认同的理念?\"
激烈的讨论中,市场部的新人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非要强调'温度'?效率至上不是更好吗?\"
这个问题引发了深度思考。最终,小组达成共识:效率决定我们能走多快,但温度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一个月后,\"山海文化共识1.0\"正式发布。这不是从上而下的规定,而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共识:
我们的使命:陪伴每个年轻人跨越成长的山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