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朕的江山,画风不对 > 第172章 社会结构的潜移默化

第172章 社会结构的潜移默化(1/2)

目录

周玄手中的舆情司报告,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大周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迁。

新兴职业的崛起和传统观念的松动,并非一路坦途,而是在各种摩擦、碰撞与调适中缓缓前行。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那些苦读多年、却屡试不第的底层文人,以及一些地位不高的低阶修士。

以往,一个秀才身份,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在乡里仍能受到一定尊重,有望成为塾师或充当吏员。

一个练气期的修士,哪怕只是为富商看家护院,也能获得远超普通人的供奉。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京城西市茶馆里,几位穿着半旧长衫的老童生,正唉声叹气。

“听说了吗?隔壁张木匠的儿子,以前就知道摆弄些木头疙瘩,去年进了那什么‘灵工学院速成班’,才学了一年,如今在‘周氏灵机坊’当了个什么‘助理技师’,月钱竟有十两雪花银!比县太爷的俸禄都高了!”一个童生酸溜溜地说道。

“可不是嘛!还有东街那个王小二,以前就是个跑腿的,认不得几个大字。如今在灵话局当了个‘线路检修工’,整天爬高爬低,可人家挣得也不少,家里都盖起新瓦房了!这世道……寒窗十年,倒不如这些奇技淫巧?”另一个愤懑地附和。

他们的抱怨,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传统知识分子的失落与彷徨。

科举之路愈发拥挤,而新兴的“灵工”领域虽然需要学习,但门槛相对更具象化,更注重实践能力,为许多无法在经义上脱颖而出的年轻人提供了新的希望,这无疑动摇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千年信条。

与此同时,修仙界内部也出现了微妙的分化。一些中小型宗门和散修,发现单纯依靠打坐练气、采集天地灵气的传统修行模式,在资源日益货币化的时代,进展缓慢且清苦。

相反,如果能掌握一两种与灵气科技相关的技能,比如精通某种符文的绘制、擅长灵能机械的维修,甚至只是能熟练操作大型灵能炉,就能在官府或大工坊找到待遇优厚的职位,获得稳定的灵石收入,反哺修行。

于是,一些务实的低阶修士开始“转型”。他们放下身段,进入灵工学院进修,或直接受雇于相关产业。这种现象被一些守旧的修士鄙夷为“灵工奴”、“弃道从技”,但在现实压力下,选择这条路的修士越来越多。

修仙与世俗技术的边界,第一次变得如此模糊。

新的社会分层也在形成。位于顶层的,依然是那些能将传统权力、财富与新技术结合得最好的群体——如皇室、高层官员、大军阀以及及时转型的顶级修仙世家和大商人。

他们投资新兴行业,子女进入最好的灵工学院,继续维持着统治地位。

而真正崛起的中坚力量,是那些凭借技术和管理能力在新兴行业中获得成功的“灵工新贵”——大工坊主、顶尖的灵机工程师、符文专家、成功的灵能经济师等。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日益提升的社会影响力,但政治地位尚待提高,渴望更多的话语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