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一路躺平,只愿当咸鱼 > 第九十七章 景淮初领命审逆党1

第九十七章 景淮初领命审逆党1(1/2)

目录

三月十三的早朝,紫宸殿内的气氛比往日更显肃穆。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金砖地面上,映得文武百官的朝服愈发规整,却压不住空气中隐隐的焦灼——柳承业被擒已过三日,其党羽虽在陆续落网,可关于柳氏暗中勾结蛮族、私藏军械的核心罪证,却迟迟未能撬开柳承业的嘴。

皇上坐在御案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案上的奏折,目光扫过殿下的大臣,最终停在新晋太子景淮初身上。

自立储旨意下达后,景淮初虽仍站在皇子列中,却已隐隐有了储君的气度,脊背挺得笔直,神色沉稳,与往日的谦和相比,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刑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急切。

“柳承业顽抗不尊,拒不招认私藏军械的地点,也不肯供出与蛮族联络的细作。

若再拖延下去,恐柳氏余党会趁机销毁证据,还请陛下定夺,是否要加重刑罚,迫其招供。”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起了些议论。

几位武将纷纷附和,主张用重刑,柳承业谋逆,本就是死罪,严刑逼供也属常理。

而文官列中,程明远等人却面露迟疑,轻声议论“刑讯逼供恐失律法公允,若柳承业胡乱攀咬,反而会扰乱查案方向”。

皇上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转向景淮初,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淮初,你怎么看?”

景淮初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清晰而沉稳:“父皇,儿臣以为,严刑逼供非良策。

柳承业身为柳氏核心,深知自己罪孽深重,若用重刑,他要么宁死不招,要么编造谎言混淆视听,反而会延误查案时机。

不如换一种方式,从他的软肋入手,或许能有所突破。”

“软肋?”皇上挑眉,眼底闪过一丝赞许:“柳承业野心勃勃,连亲妹妹太子妃都能当作棋子,他能有什么软肋?”

“回父皇。”景淮初继续道:“柳承业虽狠辣,却极看重独子柳安。

柳安今年刚满五岁,自柳承业被擒后,便被安置在京郊别院,由专人看管。

儿臣听闻,柳承业在狱中曾多次询问柳安的近况,可见其对幼子并非毫无牵挂,若能以柳安为契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辅以律法的威慑,或许能让柳承业松口。”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大臣们纷纷点头。

此前众人只想着柳承业的狠厉,却忘了他也是父亲。

程明远更是眼中一亮,出列附和:“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柳承业虽为逆贼,却也有父子之情,以幼子为引,既不违背律法,又能击中其要害,实为良策。”

刑部尚书也放下了此前的坚持,躬身道:“陛下,太子殿下的提议可行。

臣此前只想着用刑,却忽略了人心的软肋,还请陛下恩准,让臣按此思路重新审讯。”

皇上却摆了摆手,目光再次落在景淮初身上,语气带着几分郑重:“不必。

此次审讯,朕决定让淮初亲自去办。”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愣住了,审讯逆党核心,本是刑部与大理寺的职责,皇上却让刚立为太子的景淮初亲自接手,这显然不仅仅是让他查案,更是对他的一次重要考验。

刑部尚书也有些意外,连忙躬身:“陛下,审讯之事繁杂,且柳承业性情顽劣,恐会对太子殿下不敬。

不如让臣陪同太子殿下一同前往,也好有个照应。”

“不必陪同。”皇上的语气坚定。

“淮初如今已是太子,日后要执掌朝堂,处理的事务远比审讯逆党更复杂。

若连一个柳承业都应对不了,如何能担起守护江山的重任?此次让他独自审讯,既是让他熟悉查案流程,也是让他明白,身为储君,不仅要懂律法,更要懂人心。”

景淮初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皇上的用意。

这不仅是一次审讯任务,更是皇上对他能否掌控朝局、能否平衡律法与人心的考验。

他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十足的笃定:“儿臣遵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