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边疆老卒,御赐老婆后我越活越勇 > 第90章 燕王

第90章 燕王(2/2)

目录

刘清源的腰杆尽量挺直,态度坚决。

“我家侯爷连面都不曾见您,我又怎敢收您的银钱?”

“先生的好意,在下心领了。”

“但这钱,我不能收。”

张知非看着刘清源那张写满“原则”的脸,脸上的惊讶,终于不再掩饰。

他深深地看了刘清源一眼。

旋即,那抹惊讶,化为了一阵畅快的笑声。

“哈哈,好,好!”

他收回了银票,也不再坚持。

“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将军能有刘管事这样的臂助,实乃幸事。”

他对着刘清源,郑重地拱了拱手。

“今日叨扰了,告辞。”

说完,他便转身,带着门外那四名煞气逼人的护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刘清源的宅邸。

刘清源将他们送到门口,看着那几道身影消失在街道的尽头,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跟这些大人物打交道,真是累。

而另一边。

走出刘府的张知非,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

一名护卫跟了上来,低声问道:“先生,这李万年油盐不进,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张知非朝着北营的方向深深看了一眼,嘴上只是吐出两个字来。

“回去。”

……

数日后,燕王封地。

王府书房之内,地龙烧得暖意融融,与窗外那冰天雪地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身穿一袭紫色蟒袍的燕王赵明哲,正负手立于一幅巨大的舆图前。

他身形高大,面容英武,眉宇间自有一股久经沙场的悍气。

“殿下。”

一个沉静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幕僚张知非,缓步走了进来,对着赵明哲的背影,躬身行礼。

“回来了。”

赵明哲没有回头,声音低沉,听不出喜怒。

“事情,办得如何?”

张知非直起身子,脸上不见半点奔波的疲惫。

他将自己与刘清源的会面,以及刘清源转述的李万年的原话,一字不漏地复述了一遍。

“……国朝律令,边关将领无诏不得与藩王私会。此乃铁律,李某不敢违背。”

“……请回禀燕王殿下,李某只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当张知非说到最后一句时,书房内的空气,温度都似乎下降了几分。

赵明哲缓缓转过身。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那双鹰隼般的眸子里,却酝酿着风暴。

他慢慢走到桌案前,拿起一个白玉镇纸,在手中摩挲着。

“呵呵。”

赵明哲忽然笑了。

只是那笑意,没有半分温度。

“好一个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好一个不敢违背的铁律!”

他眼神陡然变得锐利。

“区区一个边关武将,侥幸打了几场胜仗,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本王屈尊降贵,派人去见他,那是看得起他!”

“他还真端起架子来了!”

“不识抬举的东西!”

话音落下,他手中的白玉镇纸,“咔嚓”一声,竟被他生生捏出了一道裂纹!

张知非垂手立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没有开口。

他知道,王爷此刻正在气头上,说什么都没用。

就在这时。

一道温婉却带着力量的女声,从屏风后传来。

“王爷何故发这么大的火气?”

话音未落,一名身着华贵宫装,身段窈窕的女子,缓步走了出来。

她容貌绝美,气质端庄,一双凤眸清澈而深邃,仿佛能洞悉人心。

正是燕王妃。

她走到赵明哲身边,很自然地从他手中,拿过那块已经开裂的镇纸,放到一旁。

然后,她提起桌上的茶壶,为赵明哲重新斟满一杯热茶。

“王爷何必动这么大的肝火?”

赵明哲胸口起伏,冷哼道:“一个边将,竟敢驳本王的面子!简直是岂有此理!”

燕王妃将茶杯递到他手中,红唇微启,说出的话,却让赵明哲愣住了。

“依臣妾看,王爷非但不该生气,反而应该高兴才是。”

赵明哲眉头紧锁。

“高兴?他都指着本王的鼻子,就差骂本王要造反了,本王还高兴?”

“王爷,”燕王妃的语气依旧平静,“您想,若是这李万年,一听是您的人,便立刻屁颠屁颠地跑来投诚。这样的人,您敢用吗?”

赵明哲端着茶杯,没有说话,但眼神中的怒火,却消退了些许。

燕王妃继续说道:

“今天他能为了您许诺的好处背叛朝廷,明天,他就能为了齐王许诺的更大利益,背叛您。”

“这种见利忘义的投机小人,还少吗?”

“可这个李万年,不一样。”

燕王妃的眼中,闪过一抹欣赏。

“他拒绝得越是干脆,态度越是决绝,就越说明,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

“他的心里,只有所谓的‘忠义’二字,认死理。”

“这种人,虽然又臭又硬,但也正因如此,才显得难能可贵。”

赵明哲沉默地听着,摩挲着温热的茶杯,眼中的思索之色越来越浓。

他不得不承认,王妃的话,有道理。

“再者,”燕王妃走到舆图前,纤纤玉指,点在了清平关的位置上。

“李万年现在手握重兵,镇守清平关,为我们挡着草原上的那些饿狼,又距离燕地不过几百里。”

“这样的人,我们即便不能将他收为己用,也绝不能轻易将他推到对立面去。”

“否则,一旦我们与京城那边起了冲突,他在背后捅上一刀……那后果,不堪设想。”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赵明哲终于开口问道。

“很简单。”

燕王妃转过身,脸上露出一抹浅笑。

“拉拢不成,便暂时搁置。”

“王爷不仅不该动怒,还应该立刻亲笔修书一封,送到北营去。”

“修书?”赵明哲一愣,“写什么?”

“就为张先生的‘唐突’,向他致歉。”燕王妃的笑容里,带着几分慧黠。

“称赞他忠勇可嘉,不愧是国之栋梁。言辞恳切一些,姿态放低一些。”

“什么?!”赵明哲眼睛一瞪,“让本王给他道歉?!”

“王爷,”

燕王妃走到他身边,柔声说道,

“这只是一封信,几滴墨水而已。于您而言,不损分毫,反而能彰显您礼贤下士,心胸宽广的气度。”

“于他李万年而言,收到您这位战功赫赫的亲王殿下的道歉信,他会怎么想?就算依旧不肯投靠,心里那份芥蒂,也必然会消散大半。”

“我们什么都没付出,却能用一封信,换来一个手握重兵的边关大将的些许好感,让他至少不会成为我们的敌人。”

“这笔买卖,难道不划算吗?”

书房内,再次陷入了安静。

赵明哲看着自己的王妃,看着她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眸子,许久之后,他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脸上的怒容,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苦笑。

“你啊……”

他伸手,将王妃揽入怀中,下巴轻轻抵在她的额头。

“本王上辈子是积了什么德,才能娶到你这么个聪慧的贤内助。”

他搂着怀中的温软,脸上的神情,却渐渐染上了一层忧色。

他幽幽地叹了口气。

“其实……我何曾想争那个位置。”

“只是,如今的局面,你也看到了。”

燕王妃靠在他的怀里,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

赵明哲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带着一丝难言的疲惫与忌惮。

“京城里那位太后,临朝称制,把我们这些成年的兄弟,全都赶回了封地。”

“这步棋下的,对我们诸多藩王而言,其实还是好事。”

“只是,我心里始终忧虑着当年的太子谋逆之事。”

燕王妃的身体,微微一僵。

“那件事,我们兄弟几个,或多或少,都脱不了干系。当年父皇在,大家心照不宣,都把事压了下去。”

“可现在,父皇不在了。”

赵明哲的眼中,闪过一抹寒意。

“你觉得,那位太后,她会忘了吗?”

“她不会。”

“她现在不动我们,只是因为她根基未稳,冒然动了我们这些宗室藩王,会动摇国本。”

“可一旦等她坐稳了位置,把朝堂清洗干净……你猜,她会不会对我们这些藩王动手?”

赵明哲收紧了手臂,将妻子紧紧抱在怀里,仿佛只有这样,才能驱散心中的那份寒意。

“我们,若是不早做准备……”

“到那时,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