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红红火火的一年(2/2)
大同矿务-22.41元↑0.55
汾河水泥-15.88元↑0.21
枯树林金矿-47.60元↑1.25!
绥远铜业-12.35元↑0.18
晋兴货运-9.95元↑0.11
……
每一个数字的跳动,都牵动着场内无数人的心神。
穿长袍马褂的传统晋商、着中山装或西服的银行职员、以及更多穿着体面棉袍、眼神精明的新兴投资者们,或紧盯着牌价,或三五成群低声而急促地交谈,或挥舞着手中的交易单据,奋力挤向那用坚硬楠木制成的环形交易柜台。
“买进!大同矿务,再加五十手!”
“枯树林!枯树林还有没有卖盘?我全要!”
“快!汾河水泥,市价吃进!”
呼喊声、算盘珠的爆响、电话铃声(柜台后方有数部连接各大经纪行的专线)、以及单据传递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财富的狂想曲。
在二楼设有玻璃隔断的观廊上,晋兴银行的高级经理、交易所实际负责人之一沈文渊,正凭栏俯瞰着下方的盛况。
他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刀。
看着那几乎全线飘红(上涨)的牌价,他紧绷了一年的嘴角,终于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松弛。
“沈经理,看来今年这收官之战,又是一个满堂红啊。”
身边一位穿着绸缎长袍的老者捻须笑道,他是太原本地的一位老票号东家,如今也顺应潮流,将部分资金投入了这新式交易所。
沈文渊微微颔首:
“全赖省政稳固,实业兴隆。林观先生藏富于民的方略,总需有个池子来承载。”
他的目光扫过牌价上最耀眼的枯树林金矿,心中默算着其背后代表的,由苏行长掌舵的晋兴银行那日益深厚的贵金属储备。
外蒙、绥远的新金矿投产,更是给这红火的市场注入了一剂最强的强心针。
这交易所,就是那个池子。
它将山西、绥远乃至蒙古地区最优质的矿山、工厂、运输企业打包成一份份股权,不仅吸引了本省积蓄已久的民间资本,更让上海、天津、汉口乃至广州的商人巨贾,挥舞着汇票、银元,千方百计地想挤进来分一杯羹。
山西的稳定、工业的繁荣、人人有饭吃的口碑,就是这交易所信用最坚实的基石。
楼下,一个穿着崭新干部棉服,似是刚退伍转业不久的中年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张刚刚成交的晋华纺织股权凭证揣进怀里,脸上洋溢着满足而憧憬的笑容。
这或许是他用积攒的津贴和安家费,为自己家庭未来买下的一份希望。
人群中,还能听到带着江浙口音、粤语口音的交谈,他们在抱怨着一手难求,也在惊叹着这北方内陆之地竟有如此蓬勃的资本活力。
“铛——!”
下午三时整,收市的铜钟被重重敲响,洪亮悠扬的钟声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喧嚣。
交易大厅内,声浪如同退潮般缓缓平息。
人们停下动作,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向那巨大的价目牌。
满眼皆红。
短暂的寂静后,不知是谁先带头鼓起掌来,随即,掌声、欢呼声、相互道贺声轰然爆发,充满了整个大厅。
这红盘收官,意味着他们手中的资产在过去一年里实实在在地增值了,意味着他们对山西未来的信心,获得了市场的慷慨回馈。
沈文渊最后看了一眼那定格的、一片喜庆的红色数字,转身回到办公室。
厚实的橡木桌面上,已经放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山西证券交易所一九一八年度结算报告(终版)》。
他坐下,翻开那份还带着油墨气息的文件,关键数据跃然纸上:
年度总交易额:7.83亿银元
上市企业数量:32家
年度平均股价涨幅:41.7%
枯树林金矿年度涨幅:148.5%(位列榜首)
晋兴银行年度贵金属储备增量(估算,基于公开数据及矿企报表):127吨
三省(晋、绥、蒙)个人投资者账户总数:逾18万户
他的目光在18万户上停留片刻。
这不仅仅是数字,背后是十八万个家庭被点燃的财富梦想,是将民间储蓄转化为工业资本的巨大管道,是藏富于民战略最生动的注脚。
窗外,太原城的街巷已是炊烟袅袅,年味渐浓。
交易所内的狂热渐渐散去,但资本的力量已然如血液般,注入这片古老土地的四肢百骸。
藏富于民,不止于温饱,更在于这寻常巷陌间,也开始萌生关于财富与未来的、滚烫的梦想。
这份沉甸甸的年终报表,为这波澜壮阔的一年,画上了一个殷实而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