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540章 红红火火的一年

第540章 红红火火的一年(1/2)

目录

腊月二十六,大同县,县经济计划委员会办公处。

这是一间比乡公所统计室更为宽敞,也更为忙碌的办公室。

墙上悬挂着巨幅的《山西省及毗邻区域交通物资调配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图钉和细线标注着铁路、公路干线及主要物资流向。

空气中除了纸张和墨水的味道,还多了一丝小型锅炉集中供暖时煤炭燃烧后残留的烟火气。

委员会副主任,原晋军某师后勤参谋刘启明,正站在地图前,听着下属汇报。

他年岁与王建业相仿,气质更为沉静,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地图与手中厚厚一摞《大同县一九一八年终物资供应与市场情况总汇报告》。

“刘主任,全县范围内,粮食、肉类、油脂、布匹、棉花等基础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完全满足计划配额。各合作社及供销网点,未出现短缺或抢购现象。”负责基础物资的科长语气肯定地汇报。

刘启明微微点头,目光却投向报告后面几页,那里是关于非基础计划物资及工业消费品的销售数据。

这才是今年真正的重头戏,也是检验林砚去年底提出的出口转内销战略成效的关键。

“重点说说这部分。”他用手指点了点那几页。

“是!”另一位负责商业流通的科长立刻上前,语气带着一丝兴奋,“根据省里统一部署,自今年初开始,我们陆续接收并投放了原计划用于出口欧洲,但因战事接近尾声、订单变动而滞留的各类物资。主要包括:牡丹牌暖水瓶、飞燕牌缝纫机、晋光牌胶底布鞋、堡垒牌水泥,各种民用五金工具、以及部分高档毛纺面料和成衣……”

他翻动着数据:“所有这些商品,均采取工业券加现金或特定农产品兑付券的方式供应,严格控制流入速度和数量。

截至目前,投放总额已达到五百万元,预计在春节前能完成首批转内销物资的七成以上。

群众购买意愿非常强烈,尤其是缝纫机和暖水瓶,几乎是到货即空!”

刘启明仔细听着,脑中浮现出下属调研时带回的画面:

合作社里,妇女们围着那台作为样品的飞燕牌缝纫机啧啧称奇;

矿工家庭终于用上了和省城人家一样的铁壳暖水瓶;

年轻人脚上穿起了结实耐磨还好看的胶底鞋。

这些优质的工业品,像一颗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普通家庭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消费欲望。

“票证制度,在今年起到了关键的稳定器和调节阀作用。”

刘启明总结道,语气沉稳,“既保证了基本民生物资的绝对公平,又让这些好东西有序地进入了百姓家,回笼了资金,盘活了库存。

明年全面开放市场,就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他顿了顿,补充一句,“通知下去,明年部分非核心票证的研究取消工作,可以开始前期调研了。”

他的目光再次回到墙上的地图。

红色的粗线代表已通车的大同-太原新建重型铁路和并行的高标准水泥公路;

蓝色的虚线则标注着正在紧张施工的大同-归绥(呼和浩特)-包头线。

“交通方面,”

负责基建联络的干事立刻心领神会地汇报,“同太线货运能力已完全释放,日均对开六列货车,确保了太原工业区的产品北运和大同煤炭、矿产品南下的畅通。

同包线铁路路基已完成八成,关键桥梁隧道工程进度符合预期;

配套的二级水泥公路,大同至集宁段已可通行重型卡车,极大缓解了绥远农畜产品输入和工业品输出的运输压力。”

刘启明凝视着地图上那些交织的线路,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线条,而是输送养分的血管,将山西、绥远、蒙古更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富有活力的经济躯体。

物资的丰沛,交通的便利,政策的引导,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生活。

窗外,大同城华灯初上,远处火车站传来悠长的汽笛声,又一列满载物资的火车即将启程或抵达。

办公室内,灯火通明,算盘声、打字机声(少数部门已配备)、讨论声不绝于耳。

刘启明拿起钢笔,在报告的扉页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份报告,将连同其他县市的汇总数据一起,呈送省城。

它记录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物资的流转,更是一个时代转折的见证——从竭力保障生存的温饱,到开始塑造生活的消费,这坚实的一步,已然迈出。

大同,作为北方的枢纽,正稳稳地承载着这历史性的变迁。

-----------------

民国七年,腊月二十八,午时。

太原城,鼓楼大街。

往日里此起彼伏的商贩叫卖声,今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走了大半。

人流依旧汹涌,却多是行色匆匆,目标明确地涌向街心那座新落成不过半年的三层西式大楼。

楼顶,山西证券交易所六个鎏金大字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隐隐生辉。

大楼内部,景象更是与门外寒冷的街巷截然不同。

热浪扑面而来。

那是由数百上千人聚集在一起呼出的气息、身上棉袍散发的体温、以及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兴奋糅合而成的热浪。

宽阔的交易大厅内,人头攒动,声浪鼎沸,几乎要掀翻装饰着繁复石膏线的挑高天花板。

大厅正面墙壁上,悬挂着一面巨大的黑色牌匾,上面用白色粉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名称:

晋华纺织-18.75元↑0.3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