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旧时代的贵族与新世界的画卷(2/2)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每个独立的院落里,都有一个用陶瓷烧制的、名为卫生间的小屋子,里面竟然有通过管道引入的、拧开龙头就能流出的清水!还有一个造型奇特的陶瓷便器,使用后只需一拉绳索,便有水旋冲而下,将污物带走,毫无异味。
“这……这是如何做到的?”一位王公的福晋难以置信地看着那清澈的水流,她在王府里也用不上如此方便洁净的设施。
负责接待的女工作人员微笑着解释:“这是市政水务局统一供应的自来水,经过过滤沉淀。便器连接着地下埋设的排污管道,直接通到城外的化粪池和污水处理场。这叫公共卫生,能减少疾病。”
自来水?
排污管道?
公共卫生?
这些概念再次冲击着他们的认知。
他们开始隐隐感觉到,山西的发展,远不止是军队和工厂,而是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他们完全陌生的文明形态。
傍晚,按照行程安排,王公贵族们被邀请参观大同综合学堂。
还未走近,便听到了一阵嘹亮而整齐的诵读声。
学堂占地面积很大,一排排明亮的砖瓦教室整齐排列,操场上甚至有铁制的单杠、秋千等设施。
他们透过窗户,看到教室里坐满了年纪不等的孩童,穿着统一的、干净的棉布学生装,正跟着讲台上的先生大声诵读。黑板上写着工整的汉字和一些奇怪的符号(阿拉伯数字和拼音)。
“这些娃娃都在念书?”
齐克图札萨克感到不可思议。
在他的部落,只有极少数贵族子弟才有机会学习蒙文和简单的汉文。
学堂的负责人,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先生介绍道:
“这是省府推行的六年义务蒙汉双语教育。所有七至十二岁的孩童,无论蒙汉,无论出身,都必须入学。
学费、书本费全免,家境困难的还提供一顿午膳。
我们教授汉文、蒙文、算术、自然常识和爱国操守。
高小还会增加历史、地理和初步的实业技能。”
全民教育!免费!强制!
这一次,连最沉稳的阿穆尔灵圭亲王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甚至是一丝恐惧。
他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
山西不仅在提升眼前的物质力量,更是在为未来播种!
十年,二十年后,这些从小接受山西模式教育、对省府有着认同感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还会认同草原上传统的王公贵族吗?
这种从根基上瓦解传统统治合法性的手段,比十万大军更令人胆寒。
德王混在人群中,脸色阴沉的几乎要滴出水来。
他野心勃勃,自然更能看出这学堂的可怕之处。
他寄予厚望的蒙古自治,其未来的根基——受过教育的年轻一代,正在被山西用一种温和却无可抗拒的方式,连根挖走!
参观结束后,王公们被送回招待所用晚膳。
饭菜算不上山珍海味,但分量十足,搭配合理:
白面馒头、小米粥、土豆炖肉、炒时蔬,还有每人一个水煮蛋。
负责膳食的人介绍说,这些粮食蔬菜肉蛋,大多来自城外的模范农场和附近接受了新式农法指导的农户。
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如同无数块巨石,投入这些草原贵族的心湖,激起了滔天巨浪。
这一切,切切实实发生在这两年之内,关乎民生、教育、健康的软实力的爆炸式发展。
这种发展,无声无息,却润物无声,它展示的是一种强大的、系统的组织能力,一种对人本身和未来潜力的极致挖掘与投资。
回到整洁的客房,阿穆尔灵圭亲王站在窗前,望着大同城内星星点点的灯火,久久无言。
他原本心中那份不甘与挣扎,在今日的冲击下,已经开始松动、瓦解。
他终于明白,山西都军府,要建立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霸权,而是一个全新的、更高效、更强大的文明体系。
在这个体系面前,他们这些旧时代的王公贵族,如果无法融入,必将被无情地碾碎,如同那些顽抗的匪帮和被清算的王公一样。
“大势……这就是不可逆的大势吗?”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一丝认命般的释然。
而在另一边,德王狠狠地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乱响。
他看到的不是繁荣,而是枷锁;不是希望,而是对他梦想的致命威胁。
“必须想办法……必须……”他眼中燃烧着不甘的火焰,但在这座秩序井然、生机勃勃的新兴城市里,这火焰却显得如此微弱和孤独。
大同的秋夜,注定有很多人无法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