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橡胶之韧与蒸汽巨兽(2/2)
厂门口,严禁烟火的警示牌格外醒目。
林砚步入其中,首先感受到的是一股湿热的气息。
巨大的密炼机如同钢铁巨兽,发出低沉的轰鸣,将白色的第二代蒲公英橡胶草提取出的天然胶乳、从杜仲叶和皮中提炼出的杜仲胶、以及来自晋城化工厂的各种补强剂、硫化剂、促进剂等化学粉末按照秘方比例混合、搅拌、加热,最终形成充满弹性的黑色胶料。
整个工序对温度、时间和配方的要求近乎苛刻。
几名新近加入的、从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工专业归来的留学生,正穿着白大褂,围着一位老师傅,仔细记录着密炼机各项参数和胶料的状态。
他们的到来,为这个原本更多依靠老师傅经验的领域,注入了理论分析和系统实验的新风。
工厂负责人,一位姓赵的老师傅,以前是天津某洋行橡胶园的技师,被高薪挖来。
他见到林砚,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林先生!您来得正好!快来看看咱们最新的成品!”
他引着林砚走向最后的成型和硫化车间。
这里排列着一台台巨大的硫化机。
工人正将已经初步压制成型的胎坯放入模具,合上模具后通入高温高压的蒸汽。
片刻后,模具打开,一条条崭新的、黑色的、闪着光泽的充气轮胎被取了出来。
它们与传统实心胎或简陋的充气胎完全不同,结构更加复杂合理,胎体用浸胶的棉线帘子布作为骨架,耐磨性和强度远超以往。
“成功了!彻底成功了!”赵师傅拿起一条为青云马车专门设计的高级轮胎,激动地用手按压着那富有惊人弹性的胎面,“您看这韧性!这柔软度!充上气之后,保准一点颠簸都没有!比上海滩那些洋行里卖的英国货、法国货强十倍不止!”
他拿起旁边工作台上的一份检测报告,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林先生,咱们用自家种的橡胶草和杜仲胶做出来的胶料,性能太吓人了!拉伸强度、耐磨性、抗老化性,全面超过了南洋的顶级天然橡胶!尤其是耐寒性,咱们的胶料在零下三十几度都不会变脆开裂!这简直是神品!”
这正是林砚投入巨资研发特种农业和萃取技术的回报。
性能超越天然橡胶的合成材料,其战略意义无可估量。
“产量能跟上吗?”林砚更关心实际问题。
“目前一期产能,主要优先保障自行车和青云马车的配套。”赵师傅汇报,“日产自行车充气胎八百条,高级马车胎一百二十条。二期厂房已经在盖了,设备也在定制,到时候就能给咱们的卡车配套了!”
他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神秘:
“而且,林先生,根据您之前给的思路,化工组那几位洋学生鼓捣出了好几种新配方。
有的特别耐磨,适合做卡车胎;
有的特别柔软有弹性,适合做…呃…那种医疗手套或者特殊用途(不能说的用途,不然会被关小黑屋);
还有的密封性极好,正在试制各种密封圈,以后咱们的蒸汽机、发动机漏气漏油的问题,说不定就能彻底解决!”
林砚拿起一条小巧但做工极其精密的自行车胎,仔细感受着那优异的弹性。
从一株不起眼的橡胶草,到实验室里的化学配方,再到眼前这条性能卓越的轮胎,这其中跨越的,是农业、化工、机械加工多个领域的壁垒。
“很好。”林砚放下轮胎,“当前任务是巩固充气轮胎的技术,确保质量稳定可靠。同时,新的配方和应用研究不能停。橡胶的用途,远超你们的想象。”
未来——坦克的履带、飞机的轮胎、汽车的密封系统、无数的电线绝缘层、甚至士兵的雨衣和水壶。这一切,都离不开这种名为橡胶的神奇材料。
这个从自行车厂剥离出来的小车间,如今正孕育着支撑未来机械化和电气化时代最基础、也最关键的材料科技。
它的韧性,不仅在于产品,更在于其打破垄断、自给自足的战略价值。
“继续优化萃取工艺,降低成本。”林砚最后吩咐道,“我要看到的,不只是最好的轮胎,更是一个完整的、不受制于人的橡胶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