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正太铁路太原站工业区(2/2)
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所有官员都屏息凝神。
林永年与身旁的预算专员低语两句,然后抬起头,报出一个清晰的数字:“初步估算,完成发电厂、纺织厂、榨油厂、机修厂四大核心项目之土地平整、厂房建造、设备购置安装及流动资金储备,首期总投资,约需银元一百五十万元至二百万元。”
会议室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即便有所预期,这个数字依旧庞大得令人心惊。
“当然,”林永年话锋一转,“此非一蹴而就。资金将分阶段投入。首期五十万元,用于支付土地补偿、完成三通一平基础工程,并启动发电厂主厂房建设及订购核心发电机组。后续资金,将视工程进度及运营现金流情况逐步追加。”
他进一步解释道:“资金并非全部来自领航者自有。部分将通过晋兴银行发行工业区建设专项债券募集,部分可寻求与有实力的山西商号合资共建具体项目。我领航者主导,意在确保规划落实、技术标准统一及建设效率。”
务实的态度和清晰的资金筹划,让官员们稍稍安心。
接下来的几天,会谈进入了更加艰苦的细节磋商阶段。
领航者的团队与厅内各科官员,就每一块土地的征用补偿标准、铁路专用线的接驳费用分摊、未来电力的并网电价、税收优惠政策的年限与幅度、甚至区内工人招募培训等无数细节,展开了反复的拉锯和论证。
林永年展现出极强的协调能力和对政策的精准把握,既坚持原则,又在非关键处适当让步,推动着谈判一步步向前。
领航者团队的专业和高效,也给实业厅的官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开始真正将这位年轻的县长和他背后的公司,视为平等的、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最终,一份厚厚的《关于合作开发正太铁路太原站工业区之框架协议》草案逐渐成型。
草案明确了工业区的开发主体、双方权责、投资规模、产业导向、政策支持等核心条款。
协议草案被分别呈送阎长官做最后审定。
会议暂告一段落。
送走实业厅的官员,林永年站在会议室窗前,看着太原城初春的夕阳,长长舒了一口气。
连续高强度的谈判,让他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依旧明亮。
团队成员正在收拾文件,气氛轻松了不少。
“县长,看来大局已定。”一位负责工程的经理笑着道,“只等双方盖章,便可动土开工了。”
林永年点了点头,却又微微摇头:“框架虽定,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设备采购、技术引进、工程师聘请,桩桩件件都需慎之又慎。”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团队成员:“尤其是发电机组和纺织机械,皆需从国外进口。这中间,渠道、价格、质量、运输、海关,变数极多。我已让晋兴银行负责这部份的采购。我们只需专注完成工程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