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最后一个寒冬(2/2)
“这个年,我知道,大家过得不容易!”林永年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种坦诚的凝重,“天寒地冻,住的还是工棚窝铺!吃的,也远谈不上丰盛!灾年刚过,百废待兴,物资匮乏,这是实情!我们领航者公司,县府上下,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一张张被寒风和劳作刻上痕迹的脸庞,看到了他们眼中对温暖的渴望和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也看到了那份在契约下凝聚起来的坚韧。
“所以,我们竭尽全力,启动了这次保温暖、安全过春节的行动!”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大家手里领到的新煤炉,看到了吗?那是咱们荫城和晋城铁匠师傅们,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用新标准、新手艺打出来的!
炉膛里的蜂窝煤,是林家村煤矿的兄弟们辛苦挖出来,又由咱们的婆姨孩子亲手压制成型的!
这些东西,可能还不够好,不够多,但这是我们目前能拿出来的最大心意!是让大家在这工棚里,在这寒冬里,能多点暖和气儿!”
掌声再次雷动,比刚才更加热烈。许多工人用力地点头,拍着身边崭新的煤炉,大声回应:“暖和!林县长,暖和多了!”
“还有!”林永年抬手示意安静,声音更加洪亮,“我知道大家心里惦记着年货!惦记着碗里那点油腥!领航者农牧公司的猪圈里,肥猪是养了一些,但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分给全县几十万人!怎么办?”
他自问自答,语气斩钉截铁:“克服!大家再克服一段时间!把这份念想,这份对好日子的盼头,给我攒住了!攒到明年!”
他猛地挥手指向远处正在平整、甚至已打下地基的几个巨大厂区轮廓:
“大家看看那边!动力厂、机械厂、纺织厂,还有那能换洋人钱的啤酒厂、食品厂!这些工厂的根基,是咱们一砖一瓦,一铲一锹,在这冻土上夯出来的!它们就是咱们长治的金山银山!是咱们好日子的指望!”
“我林永年,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立个军令状!”
他的声音如同金石交击,穿透寒风,“待到明年今日,下一个春节!我保证,要让所有签了安家立业功德契,为长治流过汗、出过力的工友乡亲们,家家户户锅里炖上肉!碗里盛上油!身上穿上暖和新衣!让咱们的娃娃,能揣着压岁钱,放个痛快炮仗!让咱们的长治,真正变成一个暖烘烘、亮堂堂、人人脸上有笑模样的好地方!大家伙儿,信不信我林永年?!”
“信!”
“信林县长!”
“跟着林县长干!好日子在后头!”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瞬间爆发!
工人们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喊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这寒冬的阴冷彻底驱散!
那份对现实的隐忍和对未来的强烈期盼,被林永年这充满力量的承诺彻底点燃了!
新煤炉带来的暖意,似乎从皮肤一直热到了心窝里。
林永年双手下压,待声浪稍歇,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带着温度的笑容。他接着宣布了一个让所有人更加安心、甚至有些雀跃的消息:
“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经过全县上下,特别是防疫组和医药公司林百草先生他们的艰苦努力,还有咱们每一位乡亲自觉遵守防疫章程,坚持喝开水、讲卫生!咱们长治县,已经连续十五天没有新增一例瘟疫病人了!
之前所有染病的乡亲,也都已经治好康复!这场大灾之后最危险的防疫战,我们打赢了第一仗!大家可以安安心心,准备过个太平年了!”
“好——!”
“老天爷保佑!林县长万岁!”,有人激动地喊出了逾越的口号,但立刻被淹没在更大的欢呼声中。
这个消息,比温暖的炉火更让人心头滚烫!
瘟疫的阴霾,如同压在头顶的巨石,曾经让多少人夜不能寐?
如今,这块石头被搬开了!
安全了!
能活着,能健康地活着,迎接新年,这比什么都重要!
许多人眼中泛起了泪光,那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是对新秩序带来的安全感最直接的认同。
慰问物资(每人一小条猪肉、一小捆粉条、一小块蓝布)被分发到工人代表手中,虽然微薄,却代表着官方的认可和关怀,是契约精神下有付出必有回报的象征。
林永年走下台子,在保安团和工地管事的簇拥下,走进了几个工棚。
他伸手试了试新煤炉的温度,询问了工人们的伙食和保暖情况,甚至拿起一个工人的工分记录本看了看。
他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不时地点头,拍拍工人的肩膀,说一句辛苦了、注意保暖、来年好好干。这些细微的举动,让工人们倍感亲切和温暖,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离开辛安泉工地,林永年的车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太原公路筑路段的工棚区、灾民安置点、少年营校舍,每到一处,都是同样的场景:崭新的煤炉在简陋的居所里散发着暖意,林永年真诚而有力的讲话点燃希望,防疫胜利的消息驱散恐惧,微薄的慰问物资传递关怀。
他将克服困难的坦诚、明年更好的承诺和防疫告捷的安心,如同寒冬里的薪火,传递到了长治县每一个最需要温暖的角落。
夜幕降临,车队返回县城。
林永年疲惫地靠在车座上,闭目养神。
车窗外,是长治盆地被夜色笼罩的田野和远处工业区工地星星点点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