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来自牧民的感谢(1/2)
陈如轩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助理就捧着平板电脑快步迎上来,脸上满是按捺不住的兴奋。
“陈总,云南山区学校发来的实时画面,您快看看!”
他低头看去,屏幕里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正围着崭新的科普实验台欢呼,阿杰站在最前面,手里举着的正是他们团队研发的便携星象仪。
“校长说,这批设备上午刚送达,孩子们课间都舍不得离开实验室,连上课铃响了都要多瞅两眼。”助理的声音带着笑意,“还有那曲县医院,院长又发来反馈,说咱们捐赠的远程诊断系统昨天成功救下了一位高原反应突发的牧民,不用翻山越岭就联系上了省医院的专家。”
陈如轩的嘴角不自觉上扬,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孩子们发亮的眼睛,心里那份踏实的暖意又浓了几分。
刚坐下,办公桌的固定电话就急促地响起,是市教育局的副局长亲自打来的。
“陈总,恭喜啊!你们的科普平台被评为国家级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准备在全国偏远地区推广,还要给你们授牌呢!”
电话那头的声音洪亮有力,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之前还有人质疑民营企业做公益不长久,现在你们用实打实的成果打了翻身仗,这才是科技该有的温度!”
陈如轩握着听筒,连声道谢,挂电话时才发现手心竟沁出了薄汗,不是紧张,而是纯粹的激动。
他打开企业微信,团队群里早已炸开了锅,技术部的小伙子们晒出了非洲科普平台的最新数据,注册用户突破百万,覆盖了十五个国家的偏远村落。
“老大!尼日利亚的公益组织刚发来视频,孩子们用咱们的离线缓存课程学农业技术,今年的玉米收成比去年翻了一倍!”
“还有低功耗显微镜,工厂那边说订单排到下个月了,好多爱心企业都主动要捐赠,想给山区学校多送几台!”
群里的消息一条接一条,配图全是孩子们使用设备时认真的模样、村民们感激的笑容,陈如轩一条条翻看,心里像被暖流填满。
这时,妻子发来微信视频,镜头里陈小阳正趴在书桌前,手里拿着彩笔在纸上画着什么,小脸上满是专注。
“阳阳说要给阿杰哥哥画一张火箭发射图,还要写上‘一起实现梦想’,非要让我现在发给你看看。”妻子的声音温柔,镜头一转,陈小阳举着画纸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
“爸爸!你看我画的火箭,比阿杰哥哥的模型还大!等我长大了,要和阿杰哥哥一起造真的火箭,带着山里的小朋友去太空!”
陈如轩看着儿子稚嫩的笔触和认真的神情,笑着点头:“好啊,爸爸等着看阳阳的火箭,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给你们加油。”
挂了视频,他的心里满是欣慰,儿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也渐渐懂得了善良与坚守的意义。
没过多久,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市场部经理拿着一份文件走进来,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陈总,这是刚收到的合作意向书,国内顶尖的医疗器械集团想和咱们联合研发新一代高原医疗设备,他们出资金和生产线,我们出核心技术!”
“还有,好几家知名媒体都预约了专访,其中包括央视的《时代楷模》栏目,想详细报道咱们用科技普惠偏远地区的故事。”
陈如轩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合作条款诚意满满,对方不仅愿意投入巨资,还承诺会配合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将研发成果优先供给偏远地区。
“立刻安排对接,”他果断决策,“技术部先拿出初步方案,争取下周就启动项目,另外,专访可以答应,但重点要放在孩子们和公益本身,不要过度宣传公司。”
市场部经理点点头,兴奋地转身离开,走到门口又回头补充:“对了陈总,还有个好消息,之前质疑咱们公益项目作秀的那家媒体,今天发了公开道歉声明,还主动联系我们想做深度报道,说要为之前的偏见道歉。”
陈如轩愣了一下,随即释然,时间和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当初那些不理解和质疑,如今都变成了认可和支持。
中午,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在公司食堂吃饭,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基金会的规划和新设备的研发进度。
“陈总,我申请去云南负责科普设备的培训工作,”刚入职不久的大学生举起手,眼里满是期待,“我大学学的是师范专业,还能给孩子们上几节科普课,虽然经验不多,但我一定全力以赴!”
“我也想去!”另一位工程师附和道,“我老家就在青海牧区,知道那里的医疗条件有多落后,我想回去看看,用自己的技术为家乡做点贡献。”
看着大家踊跃报名的样子,陈如轩心里暖暖的,这就是他的团队,一群有理想、有温度的年轻人,愿意为了心中的信念奔赴远方。
“大家别急,”他笑着说,“每个项目点都会安排专人负责,我们会轮换着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亲眼看看我们的努力带来的改变,不过出发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偏远地区的条件可能会比想象中艰苦。”
“我们不怕!”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眼里满是坚定,艰苦在他们看来,早已不是阻碍,而是实现价值的必经之路。
下午的会议如期举行,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除了公司的核心成员,还有教育局的代表、医疗器械集团的合作方,以及几位公益组织的负责人。
会议一开始,陈如轩就详细介绍了基金会的规划,从短期的设备捐赠、师资培训,到长期的教育扶持、医疗共建,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我们的基金会,核心是‘普惠’,”他看着在场的所有人,语气坚定,“不仅要给偏远地区的孩子和村民送去物质上的帮助,更要给他们送去希望和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都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教育局的代表站起来说:“陈总,您的理念和我们不谋而合,教育局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公益项目,协调各地学校配合设备安装和课程推广,让更多孩子受益。”
“我们也会全力配合,”医疗器械集团的代表接着说,“我们已经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会尽快和你们的技术部对接,争取早日拿出适合高原地区的医疗设备,另外,我们还会捐赠一千万作为基金会的启动资金,为公益事业出一份力。”
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各项合作意向纷纷达成,基金会的揭牌仪式也敲定了时间,就在下周末,届时会邀请山里的孩子、牧区的牧民代表,还有各界爱心人士一起见证。
散会后,技术部的负责人留下来,向陈如轩汇报了新一代低功耗医疗设备的研发进展。
“陈总,我们根据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优化了设备的续航和抗寒性能,现在原型机已经通过了极端环境测试,续航时间能达到七十二小时,就算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