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81章 再回山村

第81章 再回山村(2/2)

目录

出发前一天,张姐给陈如轩准备了一些公司的宣传物料和线上商城的运营手册:“这些宣传物料您带回去给村里的文创商店,他们可以用来展示产品,运营手册交给林薇,方便她帮忙推广线上专区。”

“另外,我还跟几家媒体联系好了,等村里的产品在江南市打开市场后,他们会去村里做采访,宣传村里的乡村振兴成果。”

陈如轩接过物料和手册,感激地说:“谢谢你,张姐,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公司的事就拜托你多费心,我回村后会经常和你联系,有任何问题及时沟通。”

张姐笑着说:“您放心,公司这边有我,您在村里好好干,等村里的产业做得更大,咱们公司的业务也能更上一层楼,到时候咱们就是x真正的‘村企合作’典范了。”

出发那天,江南市的天刚蒙蒙亮,陈如轩背着装满宣传物料和运营手册的背包。

手里还提着给村民们带的江南特产——两罐老字号的茶叶和几包手工糕点,这些都是他特意在老字号店铺买的,想让村里的人尝尝江南的味道。

他提前来到火车站,站台上人还不多,只有零星几个赶早班车的乘客,他找了个长椅坐下,拿出手机最后检查了一遍和合作方的对接清单,确认没有遗漏后,才放下心来。

很快,开往县城的火车开始检票,陈如轩跟着人流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窗外的景色慢慢从高楼大厦变成了低矮的房屋,再到成片的农田,他知道,离村里越来越近了。

火车行驶到中途,陈如轩收到了冷链物流公司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物流跟踪截图:“陈总,村里发的第一批野生菌酱已经顺利装车,预计明天上午就能到达江南市的仓库,我们会第一时间安排配送,确保按时送到客户手里。”

他回复“辛苦”后,又把截图转发给李娜,让她提前和客户沟通收货时间,避免出现漏收或延迟的情况,李娜很快回复“收到,已经在跟客户对接”,让他放心。

火车一路向西,穿过几条长长的隧道,窗外的山越来越多,树也越来越密,空气似乎都变得清新起来,陈如轩打开车窗,风里带着山间草木的清香。

让他想起第一次进村时的场景——那时候村里的路还没修好,车子颠簸了很久才到,如今路修宽了,交通也方便了,村里的产业也慢慢发展起来了。

下午三点多,火车终于到达县城火车站,陈如轩刚走出站台,就看到赵建明举着写有“陈总”的牌子在等他,旁边还停着村里的面包车,车身上贴着“乡村振兴·木艺之乡”的蓝色标语。

“陈总,可算把您盼回来了!”

赵建明笑着迎上来,接过他手里的背包。

“村里的人都等着您呢,尤其是木艺工坊的师傅们,说想让您看看他们新雕的‘丰收系列’木雕,还有林薇,昨天还跟我说,要跟您汇报电商直播的新数据。”

陈如轩坐进车里,看着车窗外熟悉的县城街道,笑着说:“让大家久等了,这次在江南市谈得很顺利,线上专区卖得不错,还有几家企业想跟咱们长期合作,以后村里的产品肯定能卖得更远,对了,野生菌扩种的事怎么样了?”

“都安排好了!”赵建明一边开车一边说,“林业大学的学生已经帮周边三个村完成了土壤评估,都符合种植要求,种植户们也都签好了合作协议,下月初就能开始播种,食品加工厂的新设备也调试好了,就等菌子成熟后加工了。”

面包车沿着盘山公路往村里开,路边的田埂上能看到村民们在忙着除草,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山羊在山坡上吃草。

远处的山顶飘着淡淡的云雾,像一幅水墨画,陈如轩拿出手机,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想分享到公司的群里,让同事们也看看村里的美景。

快到村口时,陈如轩远远看到一群人站在“人才兴村”的木雕下,走近了才发现是林薇、林晓、王浩和几个村民。

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东西——林薇手里提着一篮刚摘的樱桃,王浩手里抱着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林晓手里拿着几张新画的文创设计图。

“陈总!您回来啦!”林薇率先跑过来,把樱桃递给他,“这是村里樱桃树结的果子,刚摘的,特别甜,您快尝尝。”

陈如轩接过樱桃,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他笑着说:“好吃!比我在江南市买的还甜,大家不用这么麻烦,快回去吧,外面太阳大。”

“陈总,您先看看这个!”

王浩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个半尺高的木雕——雕的是村里的木艺工坊,门口站着几个正在雕刻的师傅和学徒,旁边还刻着“匠心传承”四个字。

“这是我跟李师傅一起雕的,想送给您,谢谢您帮我改雕刻笔记,我现在雕东西比以前熟练多了。”

陈如轩接过木雕,摸了摸上面细腻的木纹,眼眶有点发热:“雕得真好,把工坊的样子都刻出来了,这个木雕我一定好好收着,放在村委会的展示柜里,让大家都能看到咱们木艺工坊的样子。”

林晓也递过来手里的设计图:“陈总,这是我们根据老艺人的口述历史做的文创笔记本设计图,封面印上了老艺人雕刻的场景,扉页加了一段木艺传承的故事,您看看行不行?要是可以,我们下周就能安排印刷。”

陈如轩接过设计图,仔细翻看着,每一张图都设计得很用心,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美感。

他点头说:“非常好!就按这个设计做,咱们的文创产品不仅要好看,更要让消费者知道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大家簇拥着陈如轩往村里走,路上不停有村民跟他打招呼——张婶从家里端出一碗凉水解渴。

李叔说自家种的西瓜熟了,让他晚上去摘,还有几个孩子跟在后面,整个村子都充满了热闹又温馨的氛围。

走到木艺工坊门口时,李师傅带着几个学徒迎了上来,手里拿着几件新雕的“丰收系列”木雕——有抱着玉米的农民、装满果实的竹篮、还有正在稻田里劳作的场景,每一件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气息。

“陈总,您看看这几件木雕,俺们想把它们放到线上商城卖,还想跟文旅公司合作,让游客体验雕刻这些小摆件,您觉得可行吗?”李师傅指着木雕,眼里满是期待。

陈如轩拿起一个雕着玉米的小摆件,仔细看着上面的纹理,笑着说:“太可行了!这些木雕充满了乡土气息,游客肯定喜欢,咱们可以把体验课程定价低一点,让更多游客愿意尝试,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宣传咱们的木艺文化,一举两得。”

李师傅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俺就知道您有好主意!俺这就跟学徒们说,让他们多雕一些‘丰收系列’的小摆件,为下个月的游客体验课做准备。”

从木艺工坊出来,陈如轩又跟着林薇去了文创商店,商店里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文创产品——印有村里风景的笔记本、木雕小挂件、野生菌酱礼盒。

还有刚上架的“木艺传承”主题明信片,几个游客正在挑选商品,时不时向店员询问产品背后的故事。

“陈总,您看,这是咱们上个月的销售数据。”

林薇拿出平板电脑,点开一个表格。

“文创产品卖了三百多件,野生菌酱卖了两百多瓶,比上个月增长了近一倍,还有几个游客说,下次要带朋友一起来村里体验手作。”

陈如轩看着表格里不断增长的数据,心里满是欣慰:“太好了!咱们的努力没白费,接下来咱们还要优化产品。”

“比如在文创笔记本里加一张村里的地图,标注出木艺工坊、种植基地、文创商店的位置,方便游客游览,另外,还要多拍一些村里的短视频,发到网上,吸引更多人关注。”

林薇点点头:“我已经安排电商团队拍短视频了,昨天还开了一场直播,有五千多人观看,很多网友都问怎么才能买到咱们的产品,我们把线上商城的链接放在了直播间,有不少人下单呢。”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村支书特意在村委会准备了践行饭——其实是“接风饭”,桌上摆满了村里的特色菜:清炖野生菌、红烧土猪肉、炒山笋、蒸红薯,还有一碗野生菌酱拌米饭,简单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