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研修班(2/2)
其他几个培训老板也跟着附和:“对,现在家长都刷短视频,宣传到位了啥都有!”
周明却苦着脸摇头:“我上个月投了五万广告费,只来了十几个咨询的,没一个报名的,还是不行啊!”
张修宜愣了一下,又说:“那就是价格太高!你把课程费降一半,薄利多销,肯定能吸引家长!”
“再降就亏本了!我们现在的价格已经比周边机构低20%了!”周明的声音更急了,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这时,陈如轩没跟着讨论,而是走进了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站在后门静静观察了十分钟。
出来后,他走到周明面前,指着教室方向:“周校长,你这不是宣传和价格的问题,是课程没解决家长的核心需求——提分。”
张修宜立刻反驳:“陈总,你就看了十分钟,怎么知道课程不行?说不定是学生底子差!”
陈如轩拿出手机,打开刚才拍的照片:黑板上写着“七年级数学因式分解”,老师在讲公式推导,生偷偷在课本上画画。
“家长送孩子来培训,要的是‘能听懂、会做题’,但你这课程只讲‘是什么’,没讲‘怎么用’,”陈如轩指着照片,“比如因式分解,老师该先讲‘什么时候用这个方法’,再拆‘不同题型怎么解’,最后练真题,让学生当场能算出答案,家长才愿意买单。”
周明猛地拍了下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我们老师一直按课本讲,从来没管学生会不会用!”
张修宜还想辩解,却被李教授打断:“张总,陈老师说的是关键——教育的本质是解决需求,家长要提分,学生要听懂,没抓住这个,再怎么宣传都没用。”
陈如轩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递给周明:“这里面是我团队做的‘题型拆解手册’,每个知识点对应3种常考题型,还有一步步的解题模板,老师照着讲,学生当天就能上手,我让团队的教研组长留下来,三天就能把所有老师培训完。”
周明接过U盘,手都在抖:“陈老师,您真是救了我们学校!要是真能行,我一定好好感谢您!”
其他学员围上来,有的问能不能拷贝手册,有的想请陈如轩的团队做教研,陈如轩笑着说:“手册可以共享,但培训得排队,我们团队排到下个月了,需要的话可以先登记。”
张修宜站在旁边,看着众人围着陈如轩,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他准备的引流方案,在“解决核心需求”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当天下午,陈如轩的教研组长留在星光学校,开始给老师培训,周明全程陪着,每隔一小时就发来培训视频:老师拿着手册模拟讲课,对着空教室练解题步骤,连之前最没信心的年轻老师,都能流畅讲完一道复杂题型。
第二天早上,研修班众人再去星光学校,刚到门口就听到教室里传来掌声——一个之前走神的学生,当场解出了一道上周不会的数学题,家长正好来接孩子,看到这一幕,立刻续了下学期的费。
周明拉着陈如轩的手,激动得眼圈发红:“陈老师,昨天培训完,今天老师讲课,学生专注度提高了八成,还有三个家长当场报名,太谢谢您了!”
这时,一辆黑色轿车停在门口,下来个穿西装的男人,是当地教育局的王科长,他听说星光学校的变化,特意过来调研。
“陈老师,您的‘题型拆解法’很实用,正好我们教育局在推‘高效课堂’建设,想把您的方法在全市培训机构推广,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合作?”王科长握着陈如轩的手,态度格外客气。
陈如轩点点头:“能为教育行业出份力,我当然愿意,具体细节我们后续再谈。”
张修宜看着这一幕,终于放下了心里的较劲,走到陈如轩面前,伸出手:“陈总,之前是我眼界窄了,您的专业能力确实厉害,以后还请多指教。”
陈如轩笑着握手:“张总客气了,行业里互相交流才能进步,以后有机会可以一起做教研。”
接下来几天的研修,陈如轩成了核心人物。
授课时,李教授会特意留时间让他分享案例,实地调研另一所民办学校时,他指出“课后服务流于形式”的问题,给出“分层辅导+兴趣拓展”的方案,当场被校长采纳。
连晚上的自由交流环节,都有学员围着他请教运营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