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一百零四章 装备信息化改革!

第一百零四章 装备信息化改革!(2/2)

目录

走在铺着红地毯的安静走廊上,直到离开那栋建筑有一段距离了,李振华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压低声音对王军说:

“老王,有戏!首长这是动心了!”

王军也难得地露出了轻松的笑意,点了点头:“是啊,‘考虑考虑’……这已经是很好的信号了。”

“说明我们的方向,至少引起了最高层的重视,接下来,就是要把后续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把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步骤想得更清楚,等待合适的时机。”

“没错!”李振华振奋地握了握拳,“只要方向定了,剩下的就是怎么走的问题!”

兴奋之余,现实的困难也浮上心头。李振华揉了揉眉心,叹息道:“不过,老王啊,真要全面转向信息化,这钱……可是个天文数字啊。”

“这意味着我们目前装备的很多坦克,火炮,甚至是飞机,可能都要逐步淘汰或者进行信息化改造。”

“新研发的装备,像林默搞的那些无人机,激光制导系统,夜视仪,还有配套的指挥通信系统,哪一样不是吞金兽?咱们那点军费……”

王军闻言,却呵呵一笑,拍了拍李振华的肩膀:

“老李,钱的事儿,你操心,我也操心。不过,咱们不是有个会下金蛋的‘宝贝’吗?”

李振华一愣:“谁?林默?”

“对啊!”王军笑得像只老狐狸,“那小子不是挺会搞钱的吗?你看看他,搞个电视机,都能在国内国外卖得风生水起,给研究所赚来大把的研发资金,不到一年就把收入堆到了接近两个亿。”

“别说是北河省了,就算自己在全国范围内他红星厂的收入都是首屈一指。”

“让他想办法!他不是脑子活,点子多吗?以后啊,这装备更新换代的钱,说不定还真得指望他多折腾出几条财路来呢!”

提到这个,李振华也想起来一件事:“对了,之前林默代表红星所申请的那个‘军工产品外贸出口资格’,报告递上去也有一段时间了,首长这次也没提,不知道是个什么态度。”

王军摆摆手,压低声音道:“这种具体事项,首长高层估计还在权衡利弊,或者交由相关部门研究。”

“涉及军事装备出口,敏感性高,谨慎点是应该的。”

“按照我的估计,年后应该会有个初步的结论,毕竟林默提出的那个‘以民养军、以外养内’的思路,对于解决我们目前的经费困境,确实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

他望着远处车水马龙的街道,感慨道:

“行了,就让林默那小子去折腾吧!我看啊,他就是个孙猴子,本事大,也能闯祸,但更能成事!把他放在红星厂那个舞台上,说不定真能给我们搅动出一番新天地来!”

“我俩就在后面给他保驾护航吧!”

“说的也是!”

两人一边商讨着后续如何细化改革方案,如何争取更多支持,一边向着各自的办公地点走去,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

宁北市。

在信息化作战的事情结束后,林默感到全身心的放松,原本还在工作的研究所也完全关闭,彻底的闲下来。

穿越以来,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为了挽救红星厂的命运,为了兑现脑海中的科技。

他几乎一刻不停地奔波、筹划、攻关。

从改进63式到“红箭—1”,从微光夜视仪到激光制导,再到惊动高层的“信息化”实战检验……一环扣一环,不容有失。

如今,实战的辉煌胜利,也彻底奠定了红星研究所在国内军工领域不可撼动的特殊地位。

可以休息一阵日子了。

上午,他大多待在办公室或者秦怀民的实验室里,翻阅最新的技术资料,与秦老探讨一些前沿,但是比较基础的科学问题。

比如数字信号处理的更深层算法,或者新型电池材料的可能路径。

下午,他有时会去各个车间转转,或者是让叶城开车带他在市里兜兜风,解解闷。

这天下午,林默站在办公室的窗户前,看着厂区家属院里,一群半大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放着鞭炮,噼啪作响,欢声笑语随着冬日的风传得很远。

他们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快乐。

何建设刚好拿着几份文件进来找他签字,看到林默望着窗外,便笑着站到了一旁。

林默没有回头,目光依旧追随着那些奔跑的身影,随口问道:“老何,这些孩子,现在都在哪儿上学?”

何建设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答道:“大部分都在市里的第三小学和第一中学,离咱们厂区有点远,骑自行车也得二十来分钟。”

“有些职工家属为了方便,就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读。”

林默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转过身,看着何建设,语气认真地说道:“老何,咱们厂子,现在算是站稳脚跟了,以后还会继续扩大。”

“光是今年,就来了不少像陈建军这样拖家带口的技术骨干,后续肯定还会引进更多人才,职工子女的教育,是个大问题。还有职工和家属们的医疗保健……”

他走到办公桌前,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我看,我们可以考虑,自己建学校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以后可以办初中,高中。”

“就建在厂区生活区里,方便职工子女上学。”

“师资力量,我们可以高薪从市里甚至省里聘请优秀的退休教师,也可以接收优秀的师范毕业生。要把我们的学校,办成宁北市乃至北河省最好的学校之一!”

他顿了顿,继续道:“还有医院,厂医务室的规模和能力都有限,只能处理头疼脑热,我们可以筹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职工医院,引进一些好的医疗设备,聘请几位有名的医生坐诊。”

“至少要做到常见病,多发病不用往市里跑,危急重症能做好初步处理和转诊。”

何建设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明白林默的意图,这不仅是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更是为了提升整个红星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了长远的发展。

“所长,您这个想法太好了!”何建设激动地说。“咱们厂现在有钱,有能力办这些事!”

“把学校、医院这些都建起来,那咱们红星厂,可就真的成了一个小社会,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了!”

林默微笑着点头:“没错,我的想法就是,未来,我们红星厂,不单单是一个工厂,一个研究所。”

“它应该是一个集科研,生产、生活,教育,医疗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社区,一个……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红星城’。”

“我们要让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能安心工作,舒心生活,让他们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家人能享有便捷的医疗。”

他描绘的蓝图,让何建设心潮澎湃。

“我明白了,所长!”何建设重重地点头。

“这事我记下了!回头我就组织人开始调研,做可行性分析,找市里规划部门沟通用地问题。”

“等过完年,咱们就正式把这个事情提上日程!”

“好,你多费心。”林默满意地拍了拍何建设的肩膀。

何建设像是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憨厚而温暖的笑容,说道:“对了,所长,晚上别在食堂吃了。”

“你婶子今天特意做了几个拿手菜,炖了只老母鸡,让你一定到家里去吃顿饭,你可不能再推了啊!”

林默闻言,心中一暖。这种来自来自长辈般的关怀,是他在这个时代获得最宝贵的财富。

他不再推辞,笑着应承下来:“好,谢谢何叔,谢谢婶子!我下班就过去,正好尝尝婶子的手艺!”

何建设见林默答应,高兴得合不拢嘴,又说了几句闲话,这才拿着签好字的文件,乐呵呵地走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