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九十三章 移动通信!

第九十三章 移动通信!(2/2)

目录

秦怀民、各研究室负责人以及李卫国,赵志刚等年轻骨干。

大家都安静下来,知道林默单独留下他们,必有要事。

“各位,生产上的事情告一段落。现在,我们关起门来,说说咱们研究所,说说咱们的未来。”

林默开门见山,他首先看向秦怀民,“秦老,还有在座的各位,这段时间辛苦了。”

“尤其是彩色电视机的成功,为我们整个厂回笼了巨额资金,解决了我们研发投入的后顾之忧,居功至伟!”

秦怀民摆摆手,笑道:“都是分内之事,主要还是你方向把握得准。”

林默点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在广交会上就说过,一条腿走路肯定是不行的。”

“电视机现在虽然火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优势能维持多久?一年?还是两年?”

他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一旦国内其他厂家突破了技术,开始大规模生产,价格战不可避免。”

“到那时,我们凭什么继续保持领先?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在民用产品线上,开辟新的,更具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的增长点!”

他目光扫过众人:“今天把大家留下,就是想集思广益。”

“除了现有的军工项目和电视机,大家觉得,我们下一步,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力?有什么好的项目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听到林默鼓励大家提想法,会议室里先是安静了一下,随即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一个负责机械设计的研究员提议:“所长,咱们能不能搞摩托车?现在老百姓出行难,摩托车市场肯定大!”

立刻有人反驳:“摩托车技术门槛相对低,国内好几家厂都在搞,竞争激烈,而且和我们现有的技术关联度不高,涉及方向不对。”

另一个搞材料的工程师说:“要不我们研究一下新型建材?比如更轻便的复合板?”

又有人摇头,提出不同意见:“建材市场容量大,但利润率低,而且需要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地产资源,不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有人提议做高级音响,有人说可以做家用录像机,甚至还有人提议利用化工基础做日用消费品……

林默耐心地听着,但无一例外,他都缓缓地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些提议。不是这些方向不好,而是它们要么技术壁垒不够高,容易被模仿。

要么与红星厂的核心技术能力偏离太远,要么市场前景不够明朗,无法支撑起林默心中“巨无霸企业”的蓝图。

看着大家提出的想法都被否决,会议室的气氛渐渐有些沉闷和困惑。

所有人都看向林默,等待着他揭晓答案。

林默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然后公布了那个足以让在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答案:

“我决定,红星研究所的下一个重点民用攻关方向,进入移动通讯市场!”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解释道:“我们的目标,是研发小型化的、可以随身携带的无线通讯设备,实现不用必须连接电话线,就能随时随地打电话的功能!”

“……”

“!!”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脸上写满了茫然和难以置信!

移动通讯?不用电话线就能打电话?这……这听起来简直就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

良久,才由李卫国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和不确定:“所……所长,您说的是……像电影里特务用的那种……步话机?还是……”

“不完全是。”林默摇摇头,“步话机通话距离短,频道有限,更像是高级对讲机。”

“我所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移动电话!它可以通过建设在地面的基站网络,实现一个城市,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无缝通讯连接!”

“在国际上,这被称为‘蜂窝移动电话’因为它的信号覆盖区像蜂窝一样六边形分布。”

“已经有公司,比如M国的摩托罗拉,研发出了商用样品,虽然现在还像砖头一样大,非常不方便,但它代表的是未来的方向!”

秦怀民教授眉头紧锁,他接触的信息更多一些,语气凝重地开口:

“林默,这个想法……太超前了!据我所知,这种技术非常复杂,涉及射频,微波,集成电路,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多个尖端领域!”

“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设备的问题,还需要配套的基站网络、交换系统,这几乎是要重建一套通讯体系!投资将是天文数字!我们……我们现有的技术储备,恐怕远远不够啊!”

另一位负责电路设计的老工程师也忧心忡忡地说:

“是啊,所长。咱们所里虽然有一些信号处理的基础,但主要集中在图像传输和制导领域,和民用移动通讯的频段,协议,标准完全不同,几乎是从零开始!这难度,比搞激光制导恐怕还要大!”

“还有市场,”马为国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从市场角度提出质疑,“这种设备,初期成本肯定高得吓人,谁会买?能用得起?我们投入巨大研发,最后可能根本卖不出去几台啊!”

面对大家如同潮水般涌来的担忧和质疑,林默并没有感到意外,反而露出了理解的笑容。

他早就预料到这个反应。

“大家的担心,我都明白。”林默的声音平和。

“这个项目,难度确实极大,挑战前所未有,但是,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红星厂,从改进63式开始,哪一次挑战不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

他环视众人,眼神中充满自信:“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正因为困难,才更有价值!

如果随随便便就能成功,那还轮得到我们红星厂吗?”

他开始具体阐述思路,安抚军心:“我们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我的计划是,一步一步来。”

“首先,了解和学习。”林默说道,“我会想办法,通过特殊渠道,尽快从国外搞一两台的样机回来,还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协议资料。”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彻底拆解,分析,研究透!搞清楚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用了哪些技术,瓶颈在哪里。”

“其次,立足自身,寻找突破口。”他看向李卫国等人,“你们在无人机图像实时传输项目中,积累的信号增强、抗干扰,低功耗设计经验,就是我们的基础!”

“移动通讯同样面临信号衰减、干扰,功耗这些问题,技术底层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先从关键的子系统开始攻关,比如小型化天线、射频功放芯片,更高效的编码方案等等。”

“最后,明确市场定位和合作可能。”林默对马为国说道,“老马,你说得对,初期这绝对不是大众消费品。它的市场。”

“在于高端政务、紧急通讯、大型工矿企业调度、以及……部队的特殊需求。”

“如果我们能率先搞出来,哪怕只是原型机,其战略意义和品牌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

“我们甚至可以尝试与邮电部门或者军队通讯单位合作研发,共享资源。”

林默描绘的路径清晰,并非好高骛远,这让众人的担忧稍稍减轻了一些。

“国外……真的已经有商用的了?”赵志刚好奇地问,年轻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总是更高。

“隔壁的小日子已经开始商业化了,但是产品不过关,还在小范围的进行优化。”林默肯定道,“但是我相信,要不了几年,这种移动电话就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革命!”

“我们现在起步,虽然艰难,但正是在抢占未来的制高点!一旦成功,我们红星厂就将站在世界通讯技术的前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