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九十一章 火爆的红星彩电!

第九十一章 火爆的红星彩电!(1/2)

目录

吉普车在覆盖着薄雪的公路上平稳行驶,车轮压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叶城,开快一点,争取天黑前赶到厂里。”林默看了一眼时间,轻声吩咐。

“是,所长!”叶城应道,脚下微微加深了油门,吉普车引擎发出一声低吼,速度提升起来。

当吉普车的稳稳停在红星厂大门前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这个时候,厂区依旧灯火通明,各个车间和研究所的窗户里透出忙碌的光影,机器的轰鸣声。

“所长回来了!”

“是林所长的车!”

门卫看清车牌,激动地打开大门,并通过对讲机迅速将消息传遍了厂区。

林默刚下车,还没来得及拍打身上的风雪,得到消息的何建设与马为国就已经小跑着迎了出来。

“所长!”

“林默,你可回来了!”

两人脸上都带着欣喜。

马为国接过林默随手拎着的简单行李,何建设则打量着林默,见他虽然有些疲惫,但精神头很足,这才放下心来。

“部长那边……事情还顺利吧?”何建设压低声音,他知道林默此次进京非同小可。

“非常顺利,超出预期的顺利。”林默笑了笑,没有过多解释,而是话锋一转,“走,去我办公室,先把这几天的情况跟我说说,尤其是彩色电视机和研究所几个项目的进度。”

三人快步来到厂长办公室,林默脱下大衣,甚至没来得及喝口热水,就直接坐在了办公桌后。

“老马,你先说,彩色电视机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林默的目光首先投向马为国。

马为国他闻言,立刻挺直腰板,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拍了拍胸脯说道:“所长,您就放心吧!您去京都这几天,我们一天都没闲着!

“产能方面,第二条装配线已经调试完成,正式投入运行,目前我们彩色电视机的日产能已经稳定在两百台以上,黑白电视机产能也提升到了三百台每天!原材料供应链也全部打通,保证不会断供!”

他如数家珍地继续汇报:“渠道方面,按照您之前的指示,和之前一样,我们和省百货公司,市五金交电公司都已经谈妥了合作协议,他们下属的各大门店都将作为我们的销售点。同时,我们也组建了自己的直销团队,负责开拓周边县市的市场。同时广告宣传也已经铺开,省报和市报都刊登了我们的预售消息。”

效果非常好,这不,还没到时间,厂里已经收到很多购买电话了,‘红星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的口号也打响了,现在不少老百姓都知道!”

“销售团队也配置好了,都是从厂里精挑细选的机灵小伙子,经过了产品知识和销售技巧的培训,随时可以开始大规模铺货!”马为国最后总结道,语气中充满干劲儿。

林默仔细听着,不时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马为国的执行力确实很强,将他离开前布置的任务都落实到位了。

提前在报纸上打广告是他的注意。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个无比新鲜的想法。

没有人能想到,在报纸上还能卖东西。

事实证明,广告的效果非常不错。

“很好,老马,辛苦你了!”林默肯定道,随即又提醒了几句,“大规模铺货后,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售后服务体系必须跟上,要在各个销售点设立维修服务站,或者培训合作的维修人员,不能让老百姓买了电视出了问题找不到人修。二是要密切关注市场反馈,尤其是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任何小问题都要及时汇总分析,持续改进。”

“明白!所长,这两点我们已经有了初步方案,我会亲自盯紧!”马为国郑重保证。

了解完电视机的情况,林默的心放下了一半。

民用部分的强劲势头,是红星厂实现“自我造血”,反哺军工研发的关键。

“秦老,研究所那边这几天情况如何?”他转而看向刚刚来到办公室的秦老。

秦老推了推眼镜,汇报道:“几个重点项目都在按计划推进,‘风暴’火箭炮的简化版已经在二厂(原前进机械厂)开始试生产,工艺还算稳定,比预计时间要快一个星期左右。”

说完,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兴奋:“要说突破最大的,还得是李卫国的‘天眼’无人机项目组!你走之前提出的那个实时图像传输系统的构想,他们没日没夜地攻关,取得了重大进展!”

“哦?具体到什么程度了?”林默顿时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无人机的实时传输,是实现信息化侦察的关键,其意义不亚于激光制导。

“目前已经捣鼓出了一个初步的传输系统原型!”秦老说道,“虽然还很简陋,传输距离只有大概一公里左右,而且画面是黑白的,闪烁和雪花也比较严重,但……但确实能实时地把无人机拍到的画面传回到地面的接收显示器上了!”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个消息,林默心中还是一阵激动!

从无到有,这是最难的一步!李卫国这帮年轻人,果然没让他失望!

“走,去看看!”林默立刻站起身,迫不及待地想亲眼见证这个突破。

四人来到研究所专门划给“天眼”项目组的一个独立区域。

虽然已是晚上,这里依旧灯火通明,李卫国,赵志刚等几个年轻技术骨干正围在一堆仪器和设备前,激烈地讨论着什么,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所长!”

“林所长,您回来了!”

“秦老!”

看到林默进来,几人立刻停下讨论,纷纷起身问候,眼神中充满了对林默的尊敬和期待,仿佛等待检阅的士兵。

“听说你们搞出点名堂了?过来瞧瞧什么情况。”林默笑着走过去,目光落在工作台中央那个显得有些粗糙的、连接着各种线缆的接收显示器和旁边一个体积不小的发射模块上。

“所长,幸不辱命!”李卫国激动地指着设备介绍道,“我们根据您提出的思路,尝试了多种信号调制和解调方案,最后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模拟调频体制,勉强实现了图像信号的实时传输!您看!”

他示意赵志刚操作,赵志他打开了地面的接收显示器,另一端在一公里外的模拟传输点上。

屏幕上先是布满雪花和条纹,伴随着刺耳的噪音,但随着赵志刚调整了几个旋钮,噪音减小,屏幕上开始出现模糊,跳动但依稀可辨的黑白影像——正是从无人机视角的测试场场景!

“成功了!虽然信号还很差,干扰大,传输距离也短。”李卫国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但是这条路是通的!我们现在最大的瓶颈就是信号功率和抗干扰能力,只要解决了信号增强和接收灵敏度的问题,传输距离和稳定性一定能大幅提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