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震撼!(1/2)
下午四点刚过,两辆挂着省城牌照的伏尔加轿车,带着一路风尘和溅起的雪泥,几乎是踩着点,疾驰至红星厂厂办大楼门前,猛地刹住。
车门迅速打开,省国防办局长刘向前和国防工办副主任赵建国率先跳下车,脸上带着奔波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压抑不住的急切。
紧随其后的,是省里随行的几名资深技术专家。
林默早已接到门岗通报,与何建设,秦怀民等人等候在门口。
“刘局长!赵主任!一路辛苦,快请里面坐,喝口热茶暖暖身子……”林默迎上前,话未说完,就被刘向前摆手打断。
“林默!茶不忙着喝!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刘向前一把抓住林默的胳膊,力道之大,显露出内心的不平静。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林默:
“你电话里说的……激光制导,实弹测试成功了?”
林默点点头。
“现在,立刻,带我们去看看!我要亲眼确认!”刘向前的声音因为急切而显得有些沙哑。
赵建国也在一旁连连点头,洪亮的嗓门此刻也压低了:
“是啊,林默,这事儿太大了!不亲眼看看,我这心里跟猫抓似的!刘局在车上这一路,问了我八百遍是不是真的!”
“赶紧带我们去看一下吧。”
林默看着两位领导眼中的巨大期望,理解地点了点头:
“明白,两位领导,各位专家,请跟我来,测试场地和装备都已经准备就绪,我们重复上午的实弹测试流程即可。”
没有任何寒暄和客套,一行人直接乘车再次奔赴一号靶场。
车内的气氛凝重,刘向前和赵建国几乎一言不发,只是目光紧紧盯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雪景,随行的省技术专家们则不时低声交流几句,脸上写满了严肃和探究。
抵达靶场,寒风依旧凛冽,一切如同上午一样。
待命的“风暴”多管火箭弹发射车,带着激光导引头的122毫米火箭弹,远处小山丘上的激光指示器小组,以及五公里外那个醒目的白色靶圈和报废车壳靶标。
林默亲自担任现场总指挥,他向刘向前,赵建国及省技术团队详细介绍了测试方案和关键参数:
“本次验证测试,目标距离五公里。”
“激光指示器采用1.06微米波长,伪随机码调制,发射功率155焦耳/脉冲,确保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有足够的回波信号强度。”
“弹载导引头,核心是我们自研的四象限雪崩光电二极管探测器,灵敏度经校准,配合窄带滤光片,有效抑制背景光干扰。”
“控制算法采用改进型比例导引律,舵机响应时间<400s毫秒。”
“火箭弹在飞行末段,能够自主捕获,锁定激光指示器照射在目标上的光斑,并控制舵面修正弹道,实现圆周概率误差(CEP)小于10米的精准打击。”
林默报出的这些具体参数,让省里来的技术专家们不由得微微颔首,眼神中露出惊讶。
他们都是懂行的,自然知道这些参数背后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刘向前和赵建国虽然对具体技术参数不甚了解,但“五公里”“CEP小于10米”这些关键词,他们能听懂其代表的意思!
这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炮兵的概念!
狠狠的向前跨了一大步。
“开始测试!”林默下达命令。
流程再次启动:
“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
“导引头自检正常!”
“发射!”
“咻——轰!!”
火箭弹再次呼啸升空,拖着尾焰,在阴沉的天幕下划出轨迹。
指挥所内,时间仿佛再次被拉长。
刘向前和赵建国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望远镜,手指因为用力而关节发白,呼吸都屏住了,省技术专家们也纷纷拿起观测设备,神情专注无比。
火箭弹在空中飞驰,接近目标区域时,那细微但确实存在的弹道修正在高倍望远镜下隐约可辨!
几秒钟后……
“轰!!”
爆炸声再次清晰地传来!
望远镜的视野里,那团火光和烟尘,无比精准地再次于白色靶圈中心爆开!将目标车壳再次撕成碎片!
“命中!直接命中!”观察员的报告声带着与上午如出一辙的激动。
“好!!”
刘向前局长猛地放下望远镜,用力一挥拳头,脸上因为极度兴奋而涨得通红,之前所有的怀疑和紧张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化为巨大的喜悦和震撼!
“打得好!打得准!太准了!”赵建国更是直接吼了出来,一巴掌拍在旁边何建设的肩膀上,把何建设拍得一个趔趄,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
目瞪口呆!
两人此刻的表情,完美诠释了这四个字。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这科幻般的一幕,一枚火箭弹像长了眼睛一样自己找到并精准摧毁目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任何语言描述都无法比拟的!
“快!数据!现场测试数据!”刘向前反应过来,立刻对带来的省技术团队负责人喊道。
几位省里的专家同样处于震惊之中,但他们很快强压下激动,迅速上前,与红星厂的技术人员对接,查看实时记录的各项遥测数据。
例如导引头捕获时间,跟踪误差曲线,舵面偏转指令,最终弹着点坐标……
他们一边看,一边低声,快速地交流着,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
半小时后,经过一番严谨的核对与讨论,省技术团队的负责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走到刘向前和赵建国面前,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但语气无比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