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我权都要(1/2)
第345章我权都要
武安手底下养著一群幕僚,严格来说,宋璟姚崇两人原先都是幕僚,只不过他们已经靠本事和功劳升级到了同僚;武安虽然会对一部分人加以优待,但他依旧是看功劳和实际能力给差使的。
相应的,天后身边也有类似的团体,全称是北门学土,武安和里面的不少人都打过交道。
而朝廷之中类似於负责协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机构就是三省六部,如若三省之內互相有意见,则是呈递到政事堂予以商谈解决。
按照歷史来说,政事堂的权力职能增强,是在裴炎手里。
歷史上唐高宗驾崩,次年裴炎任中书令,他將当时的政事堂移到了中书省內,增加了二者的权重,也使得政事堂开始併入正规衙门。
而政事堂拥有决策和行政权,则是在开元年间,名相张说將其更名为“中书门下”,增设了五个內部衙门,同时奠定了整个中晚唐时期的朝廷高层决策体系。
而现在,裴炎死的早,张说生的晚,武安倒是无意於对现在的朝堂加以改组,哪怕部分环节在改善之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武安也依旧是对其弊端听之任之。
道理也挺简单,朝廷行政效率上来了,贤臣良臣忠臣们拿到了职权,第一个开刀的对象还能是谁
而若是自己教天后搞个內阁甚至是军机处出来,朝堂上瞬间就会闹的鸡飞狗跳,而且这两个衙门一旦得势,下一个要打倒的对象依旧是武安。
就以魏徵为例,他在政事堂里能混的如鱼得水,但如果把他放到军机处,上班第一天就能被皇帝端出去打板子。
这种衙门增强的是统治者的集权能力,所以如果天后有了更进一步的权力,她又会选择先干谁
现在就先搞搞自己一言堂的模式,挺好。
缺点就是朝堂上更新换代有点快。
“陇右传信,转交了突厥人乌质勒的亲笔信,请大王亲启。”
“直接念。”
书信的內容也很简单,拋开那些水字数的场面话,其余的一条条款项都是有的放矢,哪怕是隔著信,都能闻到一股熟悉的老银幣的味道。
乌质勒保证自己此战会充分发挥带路党的主观能动性,但作为条件,自然是希望接下来自己的部族能得到帮扶。
宋璟念完信后,似乎是想要諫言。
歷史上,乌质勒和整个突骑施就是在这一战之后崛起,不过他们当时交易的对象是大唐朝廷的高层,是天后和那些宰相。
隨著武周革命,突骑施服侍效忠的对象又成了武周。
对於这种人尽可夫的存在,武安还是挺欣赏的。
不过这次不能像歷史上一样,大家合伙撕了西突厥,结果好处都被突骑施吃了,大唐只拿了一场胜仗,除此之外没搞到太多实际的好处。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武安不以为然道:“两万安西军,五千府兵,八千徵召地方良家子,再加上三千名万骑骑兵,这局面要是趟不平,他程务挺可以死在安西別回来了。”
这种规模的用兵,绝对能把户部的算盘珠子给崩烂了。
最简单最直观的评价就是,败家。
但武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程务挺撑起一个台子,从此让他方便替自己掌管安西或是河西的一部分军队。
相应的不只是程务挺,跟著他一块过去的那三个也早就都有了里子,武安只要帮他们搞点面子做將军一定要懂兵事;
当然,自己除外。
“此战不只是要打的稳,也要打的足够稳,先前平定漠北突厥居然只让安西突厥安分了两年时间,现在他们又造反了,若是不加以强硬镇压,其余外族,必然都会有样学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