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收购之路(1/2)
这次谈判异常磨人。
除了IDG和金沙江,其他人问的都是一些财务问题。
投资如何进行,是否分期投入,创始人投入多少,陈总的资金何时进入,研发成本如何公开,使用何种财务记账方式.
这些问题都是询问创始人的,陈学兵并未帮忙解答,不过辛梦真都规划得有模有样,并且将“193n干式光刻机”量产的节点计算出了一个2.5倍的溢价系数。
她是在公募干过的,自己也运营了一家公司,对投资人的想法比较了解。
不过最终意向敲定的关键,还是在于陈学兵把每年10%的溢价回购又提升到15%。
这个数字已经可以覆盖各机构的融资成本,并留下三四个点的管理费。
他们即使没有这个预算,也可以重新去融。
国内头部机构们各自都有一些斐然的战绩,动辄Carry几十倍回报,这些投资都写入了基金介绍,沉入江底的尸骨却没人看见,他们每投成一家,失败的就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稳定收益的事情,对他们其实还是有些诱惑。
有这份保本收益,未来预期即使不太高,也还是可以期盼一下的。
俩人回家之前林惠香便“正好”被安排了去公司加班,于是俩人放肆地吵吵闹闹。
事业型男女都在这个新的梦想起步中感受到了一丝异常的兴奋。
对陈学兵,是预谋已久的规划启动。
对辛梦真,是脱离家族的独立宣言。
洗完澡过后,辛梦真给陈学兵拿来真丝衬衫睡衣换上,俩人抱着温存了一会,理性都开始恢复高地。
“投资这么多钱,你真不打算自己做。”
陈学兵摇摇头,点了根烟,缓缓道:
“我的背景已经有点复杂了,信产部、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和我的关系密切,奇点、展讯、3G产业基金ARM中国的投资,还有我们和华为的合作研发,动作已经太多了,如果再有了大量技术产出,很可能触发美国的出口管制条例,连累这家企业。
“从商业风险上讲,光刻机的研发是十年以上的无底洞,财务上很可能会拖累我的回报率。
“我们明面上最好不要有太多关系,你作为创始人的一亿启动资金,我会以基金回报的形式打到你爷爷的账上,后续我的投资和控股协议从BVI公司走,长征TMT基金会有一点财务投资,方便帮你引进资本。
“决策方面,我们要一起商量,大多数时候,你得听我的。”
陈学兵完也觉得在这件事上自己的表述过于理智,手指搭到她的发梢解释道:“这件事对我的投资意义重大,你应该能明白,我现在很多策略刻意低调,就是因为供应链随时可能卡我的脖子。”
麒麟现在都不敢出海。
和苹果的同质化竞争可能影响供应链,这还是一方面。
在国外,尤其是高端手机市场,是中国厂家绝对的禁区,因为中国阵营没有SEP(必要专利)墙。
想拿到一定的销售份额,除了产品力,还必须得有足够的防御性专利,否则根本活不下来,大厂的专利阵营打到你禁售。
更遑论还有高通这样的吸血鬼。
目前是高通利用“CDMA专利垒”和“专利反向授权”策略最强势的时期,老牌厂子的流水化产品要收3%-5%的高额专利费,像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LG电子大部分手机都被收取5%的整机销售额。
多功能机价格战愈打愈烈,利润本来就日渐微薄,从整机上被抽走5个点,还能剩下多少?
现在全球都在和高通打诉讼战。
要是有高通看得上的新技术,倒是好过一点,可以只收3%,甚至2%,但只要是它想要的技术,必须反向授权给它,随时等待集成到他的芯片里,或免费给他的其他厂商客户使用。
比如日本京瓷2006年研发的防水天线技术;SIRFTeology的GPS专利;PortalPyer的MP3解码技术;连天语今年创新的双卡双待方案都被高通整合进芯片参考设计里了。
高通SOC集成芯片的快速崛起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还专门咨询过乔布斯,得知连苹果用的基带都是英飞凌,而且无法完全避过高通专利,还得额外补交每块芯片0.5美元的授权费。
而且,因为优化通信性能需向高通提供射频前端校准数据,通信协议栈交互逻辑也需开放给高通调试,苹果选择了放弃优化射频性能。
另外苹果是封闭式系统,功能源代码不好扒,扒了高通也不一定能用,高通第一代掌门人和乔布斯关系也不错,遂放弃了对苹果扒专利。
乔布斯反复提醒过他,不使用高通基带的想法是对的,否则以麒麟浑身的新设计专利,麻烦会非常多,苹果也不希望欧美市场会出现一堆高通授权的同质化对手。
这个建议到底有几分私心未可知。
不过乔布斯还向他透露,高通对展讯在中国市场的技术整合动作十分不满,高通不希望TD变强,而且TD的提前获牌严重耽误了高通的中国市场发展,所以他这个展讯的掌舵人也在高通的狙击名单里,当初乔布斯来中国前了解他的信息,就是高通给的资料。
这一点陈学兵是绝对相信的。
麒麟如果要出去,就是高通扒专利的靶子,所以这次华强北的厂商们要搭载昆仑系统和奇点的交互专利出海的,必须提前跟基带厂商签好合同,出去以后如果被高通针对,高通以此威胁奇点交出专利的话,奇点只能表示爱莫能助。
不论是通信还是芯片,都需要一片别人绕不过去的专利墙,不被制裁不可能,哪个大厂都是一身的官司。
若没有手段反制,就只能挨打并立正。
所以他早早花了十几亿的巨大代价让展讯共享华为的4G研发成果共同研究,如果积累出一些4GLTE时代的必要专利,他的麒麟就可以出去大杀四方。
想到这里,他悠悠感叹道:“干式光刻机起步很难,浸没式更难,但必须得攻克,浸没式DUV才是未来的主流,大多厂商都得用这个,EUV我估计十年八年连衣角都摸不到,国际上进展也不会很快的,不过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争取,就算做不出来,只要能搞到一些必要流程的专利,也算成功了。”
辛梦真秀眉荡起一丝无奈。
“你这么,我压力太大了。”
陈学兵淡淡一笑:“没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你身上,台积电去年研究出了双重曝光,我会联系国内的晶圆厂商定向研发的。”
辛梦真眼神亮了亮:“双重曝光技术你有资料吗,我看到《自然》上提到双重曝光需要光刻机设备本身支持所需的基本硬件功能,提到了工件台控制硅片纳米级移动和定位,给了我一些灵感,但得不是很细,我一直在找这项技术的资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