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集团化管理(2/2)
这个公司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他们的人力系统在中国商界也是非常有名的。
邵晋谈了谈最近几天对公司的了解,认为集团子公司目前的人事架构很是缺乏,非常适用宝洁的HR业务伙伴(HRBP,HRBessPartners)模式。
他作了一个简单对比。
以前的传统人力模式是“看病挂号式”,业务部门遇到HR相关的问题,比如要招人、有人要离职、要搞培训、有人闹情绪,就跑去找HR部门“挂号”。
而宝洁的嵌入式HRBP是家庭医生式,把不同的HR伙伴塞进每个业务团队里,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一起办公,和他们朝夕相处。
陈学兵听到这里开始皱眉头:“他们怎么工作?”
“在同一个地方上班,一起开会、吃饭、聊天。”
邵晋看出了陈学兵的不满之处,道:“这个HRBP并不是吃干饭的,他要花大量时间了解这个业务部门是干什么的,怎么赚钱,面临什么挑战,竞争对手是谁,部门里每个人的情况如何,目标是什么,困难在哪,必须比传统HR更懂业务,甚至要能参加业务部门的核心战略会议,每当业务部门需要人手的时候,拿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绝不瞎忙活。”
“我们旗下有科技公司,工作专业程度很高,这种HR人才怎么培养?”陈学兵带了点好奇。
“漏斗式筛选机制,筛选同专业人员,并且具备HR行业特质的人进行培养,比如编程部门的HRBP起码要懂编程基础,能评估编程工程师的真实水平,我们再定向培养他解读财报、获知市场趋势、熟练使用专业软件、轮岗等能力。”
“管理呢?这些人这么分散,怎么管理。”
“我们的人力资源部要分三个重要部门,我们的下放的是HRBP部门;还有COE专家中心,负责薪酬、培训体系;SSC共享中心,负责事务性流程,比如工薪名单,社保等。下放的HRBP们要向业务部门负责人和HR职能线双向汇报,要开季度业务会,做组织评效,COE和SSC就在总部,常规化管理。”
“这么庞大的HR部门,
“子公司人力资源职能不会消失,而是缩减重构,主要负责合规监管、安排本地面试、调解团队内斗和突发情况等,子公司每千人保留5-10个人的HR部门就够了,由我们来解决专业性HR问题,进行高端猎头合作、跑行业峰会、并购人才整合、高校网络招聘,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子公司在HR领域投入的精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普通领导利用职权塞人。”
“我看未必。”陈学兵抱起双手道:“普通管理模式下,领导还真不可能跟子公司HR总监级别打招呼,得公司高层才行,现在HRBP都下放到部门办公了,他们级别低,大家又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招聘的时候,不得考虑那些领导的意见?”
他算是看出来了,蔡志坚弄这么个人来,是要和
人事可是大问题,直接决定了十年、二十年后整个集团留下的是什么样的人。
“这很好解决,设置好管理机制就好了。”邵晋简短答道。
“具体怎么解决?”陈学兵眼神锐利,刨根问底。
邵晋感觉到了这位的不好相处,沉吟了一下道:
“HRBP薪酬由集团HR部门的VP(副总监)直接核定,VP要定期下去考察,业务领导仅提供30%绩效建议。晋升需经业务线评审,HRBP每18个月更换服务部门。举报通道独立化,违规干预举报直达集团邮箱,新HRBP入职签署《反干预承诺书》,违规者终身禁用,并进行官网公开通报。”
一口气出这么多条,近乎严苛了。
陈学兵摇摇头:“过犹不及。”
邵晋却道:“承压能力也是HR岗位的重要素质。”
陈学兵表情略微松弛。
这是一套比较现代化的人事管理方案,也许真的能做到微操招聘的程度,不用再一茬一茬的招聘,造成人员管理浪费。
他要是没动心,也不可能听到现在。
“先干吧,从总集团和长征开始,正好缺的人也挺多的,三个月后咱们看看成效再,做得好,我再把奇点和股安建设的人事权逐步放给你们。”
陈学兵拍板,邵晋算是正式过关了。
邵晋露出职业化微笑:“好的董事长,方案做出来要不要给你看看。”
“我不看方案,我要结果,我有我的考察方式。”陈学兵还是有些冷色。
邵晋似乎也挺习惯的,头点了点道:“那我去办了,不过很多部门都是新建的,可能需要各部门领导一起开个会。”
“你去办公室等我吧,一会我来办。”蔡志坚道。
“好。”
邵晋出去了。
“不要操之过急,原有的校招计划不要贸然改动,先和子公司沟通,给大家一个适应时间。”陈学兵悠悠道。
“明白,我是觉得一个年轻化的公司,这样的人事制度值得尝试,奇点.权力太集中了,卢总的管理有一定的思维定式,你有没有觉得.奇点的工作气氛像个国企?一个科技企业,需要有一些新鲜的气味。”
蔡志坚自然知道怎么跟陈学兵沟通,这么一描述,陈学兵也感觉到了奇点和展讯的不同。
管理链条多少有点冗长了,以前奇点规模还不觉得,上次去奇点,感觉很多审批都要亲自过卢韦冰和奇点董事会才能确认。
开会的时候也是从上到下表态,没有展讯那种随时有人打断CEO发言的“挑战权威感”。
传达事情也开始搞正式函件+公章流转,不像以前那样喊一声或者发个QQ就能解决一个问题了,虽然大公司是要将流程留档,但过于强调会流于公式化。
是有点像国企的氛围。
好在研发部门陈学兵一向很重视,卢韦冰从不怠慢,需要什么一直是特事特办,冲劲还是有的。
不过既然问题已经意识到了,就必须要处理。
管理,管理。
公司迈上了新的台阶,又到了抓管理的时候了啊。
陈学兵抬手看了一眼时间。
“这几天我都在公司,发现了什么管理问题,全部报给我,我看看。”
“哦?”蔡志坚略感意外:“诺基亚N95杀进来了,卖得很好啊,短短几天十几万台,加价加到7000块,我以前都不知道大陆居然有这么多有钱人,奇点也在整合华强北订单给代工厂们发单,这个时候,你不去深圳亲自坐镇?”
“加就加呗。”陈学兵轻笑,“天要使其亡,必先使其狂,中邮普泰给他们包销30万台,还要找华为合作中国TD版拿移动的订单,赵科林(诺基亚新任中国区总裁)刚上任就拿这么大业绩,现在恐怕已经目中无人了,我最近事挺多,没工夫搭理他们,今天还要去开个会,京东的投资案,晚上投资人就到上海,你要不跟我一起去吃饭,认识一下?”
“不慌不忙,看来你是有对策了。”
“呵呵,麒麟上线还有一个月,先让他狂一会,让友军们慌一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