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集团化管理(1/2)
俩人在雪茄室谈了半个时。
出来时,吴光正眼神有些莫名。
“陈总,真的要用金融信息来威胁他?”
陈学兵提出的计划简直让他惊骇,要让深圳副市长在会上宣布大陆金融监督入港!
关键是,他居然能办到!
陈学兵轻笑起来:“吴总,只是针对大陆居民金融监管的一个试点,都是在CEPA框架下运行,既不需要修法,也不需要单独立法,仅需香港税务局不反对内地政策宣示就行了,香港什么都不用干,这件事也不需要吴总出力,会有人接洽的,我们仅仅是在会上宣布罢了,这也是两岸互联网互通的一部分嘛。”
领导让他倾力发展大陆互联网入港,他自然也是要到了一些条件的。
条件,就是联合香港金管税务,搞一个针对内地居民的跨境资本预警系统,强制所有中资驻港银行(中银香港、工银亚洲等)实时报送单笔超5000万港元转账,重点核查大陆至香港离岸端分红资金与境内税款差异,尤其是大陆刚刚兴起的离岸信托。
就是防止内地资金随意通过香港渠道向外大额转钱。
这本来就是国家法律规定了的,属于大陆外汇金融风险隔离的重要渠道,香港方面要无条件配合,只是以前没有相关的互联网技术支持,没做这么细,随着陈学兵的两岸互联网系统建设,由深圳和陈学兵的技术团队先建试点,而后大陆金融监管系统逐渐接手罢了。
审查的也只是内地居民大额往来,居民往返两岸正常消费之类的额转账并不会触发审查,也不涉及外资审查,对香港的自由港地位不会有什么影响。
关键是,这套大陆的审查机制,要接入香港的互联网金融系统,并且有权对一些港资的周转信息进行调阅。
虽然不是直接审查港资,但有关联性审查嘛,大陆资金进了香港,肯定是转来转去的。
那.这套系统虽然无权拦截大多数转账,但是查了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不可阻断,但可洞见。
不追求实体入驻,而追求“数据在场”。
陈学兵惯用未来之力,知道大陆以后会一步步加强对香港的金融审查,那么现在打破信息黑箱,就是创造一把“未来追溯过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样的数据不是陈学兵能随意调阅的,但数据通道是他的,有些人感受到了信息非对称,会心慌的。
这件事对大陆金融监管有绝对的好处,正好商务部工作是领导分管统筹,香港贸易发展和审查工作正在商务部管辖范围,领导一个建议,就把这项工作纳入商务部今年的工作计划里了,这次正好在深圳搞个试点。
“既然.陈总都能建立这样的通道,那这个东西不需要了吧?”
吴光正此刻紧紧捏着陈学兵给他的资料,对这份资料的态度已经与刚才截然不同。
互联网座谈会已不可逆,深圳副市长出席宣布数据监管试点,他不好也不能阻拦,可陈学兵这么做,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吗?
他一手组织的会议,会上宣布如此不利于李家的信息,他不是公然站到了李家的对立面?
陈学兵轻咳了一声:“吴总,数据通道建立是需要时间的,比如咱们要联合建立的光缆,还有我的前海大数据中心,我们的试点计划起码需要两年的建设时间,所以我跟你要的数码港免租金条件也是两年,大陆互联网企业到港筹备期间,要尽量降低费用。”
这试点里面需要的技术和硬件配置多了去了,哪是短期能建成的?
他做这个,是先以此背景震慑香港,震慑李家,让他们不敢乱来。
要真正通过这套系统针对李家,那还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李家的房地产套现也还没到顶,数百亿的财产转移而已,以后将是数千亿。
“对啊,我们还要联合建立光缆。”吴光正却又强调道。
“吴总何意?”陈学兵扬了扬眉,心里其实已经察觉到一丝意味。
吴光正脸色略带尴尬地晃了晃手里的资料:“陈总,你要体谅我的难处,我们并不想和李家撕破脸,既然陈总已经有了别的威慑,那这份资料.我能不能转交给李家?否则我这么支持你们,传出去会被港人骂死,倘若我给了他这份资料,我个人能表明一个较为中立的态度,至于其他的合作,那私归私,公归公嘛,互联网的事情是为了香港发展,我表明公心,也好放手支持。”
陈学兵证实了猜测,扬了扬眉。
他是没想到吴光正能明摆着出来。
来时他也没想到,这资料还能有这份妙用。
“吴总,你让我很为难啊。”陈学兵叹了口气,“这份资料,可是我用了几亿港币才探出来的,绝好的机会。”
“这样。”吴光正从袋子里抽出资料,把账户名单刷地撕了一半,“我只给这一半,剩下的一半,我给你推荐几个渠道,你自己去查。”
陈学兵摇头笑了笑:“吴总,咱们就别自欺欺人了,这名单只要有一个到了李家手里,所有的账户我都查不到了,罢了,我们是朋友,既然你需要,我给你。”
他心里其实也没把握能通过这个数据查到什么,没有吴光正帮忙,更不太可能。
既然如此,顺水推舟吧。
“感谢。”吴光正面露感激,伸出了手:“陈总,谢谢你提前通知我这些,也谢谢你给我个台阶下,否则.我很被动。”
陈学兵只从这话里感觉到了一股阶级固化的味道,但面上仍不失微笑:“既然是朋友,何谈这些,吴总接下来可以把眼光更多放到大陆,咱们通力合作在更广袤的市场挣钱,你也不必有这么多后顾之忧。”
“当然,谢谢你送我太太的礼物,我会好好珍藏的,十日之后,我们再见。”
“再会。”
诸事皆定。
陈学兵4月6日早上回到汇金24楼时,发现人又多了不少。
仅他这个楼层人员就多了十来号。
一问才知道,集团人力资源部已经组建了,又开始了扩招。
蔡志坚也回来了,听他到公司,立马带着刚上任的人力总监来见他。
叫邵晋,挺年轻的,看着也就三十多岁,整个人干练清爽,长得很帅。
蔡志坚一介绍,还是个老资格。
74年的,92年北大毕业,1993年就在广州宝洁(宝洁中国)人力资源部,02年做到了宝洁COE(专家中心)组织发展部主管,因为感觉晋升无望,遂通过光辉国际猎头介绍,来到蔡志坚办公室面试。
起宝洁,算是全球消费品市场的老大哥了,也是日化品独龙。
18世纪创立的美国公司,1988年在广州成立中国公司,早期带入中国的旗下品牌有飘柔、潘婷、舒肤佳、护舒宝、碧浪、汰渍等,整个90年代,中国一半的电视广告都是这些品牌。
新崛起的美妆类还有OLAY、SK-II,母婴类有帮宝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