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财经周刊 > 第344章 东去沧州

第344章 东去沧州(2/2)

目录

李长安一走,似乎开封商界群龙无首,三司发售两百万贯建设债券,居然发售日就卖了二三十万贯。

王安石得了消息,晚上多喝了二两。

爽啊,小贼走了,剩下一个垂垂老矣的富弼,一个乳臭未干的苏轼,谁还能再阻拦自己。

他开始插手礼部人事调整,组建熙宁三年的科考班底。

表面上南七北三,可就是剩下那三成,也都是南党的卧底,或者已经定了将来要去南方养老的。

唯一一个变数就是,好些优秀的年轻人,似乎并不打算来参加科考。

他叫人打听了一下,这些人居然在准备东京大学的夏季入学考试,难道朝廷名位,不比一个煮饭学校的位子好么?

这天,他抽了个空,驾上自家马车,亲自来了太学。

老师来了,学生们激动异常,难道是来给咱们泄题来了?

他见了山长、祭酒,勉慰了一番学子,讲了一堂经义课,顺带让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宣传本次科举的指导精神。

熙宁三年,将以“复古,求实”为取才标准。

换言之,就是要文法严谨,懂得实务的人才。至于谁是这样的人才,那就只有判卷老师们说了算了。

从太学回来,王安石闷闷不乐。

妻子过来劝慰,相公不必太过操劳,如今雱儿潇洒恣意,只需再过半年就能回京,到时候咱们家就团圆了。

反正官家已经不指着你变法,你又何必非要对朝廷呕心沥血呢。

“诶,不是为此事而愁,实在是为国家缺乏英才感叹啊!”

今日太学一行,他见到了还残留在太学里的人,是多么的平庸和愚笨。

要是取了一科这么些玩意儿,他老王这辈子的名声不就毁了么,变法大业还靠什么来完成。

这也不对啊,之前开封可是有才之士如过江之鲫。

明天,得亲自去东京大学看看。

第二天,他换了装扮,租了辆专车,出城往八里桥而来。

到了东大附近,顿时感觉热闹了许多,满街都是读书人,有人走路还看着书卷,嘴里面念念有词。

更多的是当街就在争论,不过不是经义,而是什么“哲学”。

学校边上盖了很多精舍,学生抽不到学校提供的廉价宿舍,便只能在外面赁房居住。

他现在看到的,都是备考人员。

找了个茶肆坐下,一边假装喝茶,一边偷听学子们的谈话。

“你要考哪个学院?我听说科学院最难,明经科的都不收,明算科的勉强,最喜欢的是跟院长一个路子的。”

“什么路子?”

“嗨,沈院长那种离经叛道的呗,居然做望远镜看月亮,害我如今再也不能对月思嫦娥了!”

“诶,我听说了,最好考的是横渠书院,会四书就能过,你们打算考这个兜底么?”

越听越觉得荒唐,气的茶也没喝完,他就愤愤离开,换了另一个地方。

一群人对着一副经络图,讨论的面红耳赤。

他心中猜想,这是学“周易”的么,还是针灸?想起来了,李长安好像确实合作了太医院,难道他们也招生?

凑上前去,听了几耳朵。

大致是在吵经络到底是不是血管,或者淋巴。他不太懂,淋巴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啊。

最后,他路过一群穿着异常华丽的人群。

“我这有最新版的马经,谁要,二十贯一本!”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