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加州来了个年轻人(1/2)
洛杉矶时间,2001年10月29日,星期一,上午。
阳光透过新线影业办公区会议室的百叶窗,在光洁的长条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以及一种无声的、商业博弈前的紧张氛围。
当王盛在李婷婷、罗伯特·怀特及核心谈判小组的陪同下步入会议室时,尽管新线影业国际部高级副总裁凯文·布朗及其团队早已通过资料知道这位中国合作者非常年轻,但亲眼所见带来的冲击力依然超出了预期。
太年轻了。
王盛看上去甚至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年轻,东方人本就显年轻,加上他沉稳从容的气度,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矛盾感。
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没有系领带,衬衣领口随意地解开一颗纽扣,既保持了商务场合的正式,又透出一丝不同于好莱坞刻板规则的随意与自信。
布朗,这位在新线工作了超过十五年、以精明务实和数据驱动著称的副总裁,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随即迅速被职业性的审视所取代。
他身边的几位副手,包括负责亚洲市场分析的经理、法务代表以及发行部门的负责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都从对方脸上读到了类似的诧异。
然而,这种惊讶并未演变为轻视。
在美国社会,尤其是在硅谷科技泡沫虽已破裂但余温犹存、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等少年得志的科技巨擘故事依旧激励人心的2001年,社会文化层面对于“天赋异禀的年轻人”(TheProdigy)是存在一定程度推崇的。
尽管好莱坞更看重资历和人脉,但一个白手起家,短短数年内建立起一个涵盖制片、发行、院线乃至衍生业务的娱乐帝国,并能在其本土市场呼风唤雨的年轻人,其能力绝不容小觑。
他的年轻,反而成为其非凡能力的最佳佐证——这背后意味着敏锐的市场嗅觉、超凡的执行力,或者更深不可测的背景资源。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目光开始投向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时,王盛的出现,更像是一个来自未来的信号。
“王先生,欢迎来到新线影业。”布朗站起身,主动伸出手,他的握手有力而短暂,符合他高效务实的风格。“一路奔波,希望洛杉矶的天气没让你失望。”
“谢谢,布朗先生。洛杉矶的阳光名不虚传。”王盛微笑着回应,英语流利,带着些许口音,但用词精准,气场不落下风。
双方人员逐一介绍、落座。
简单的寒暄和咖啡过后,会议室的气氛迅速变得正式起来。
罗伯特·怀特作为中间人,开场铺垫了几句,强调了此次会谈对于双方在未来市场上战略合作的重要意义。
出乎王盛团队意料的是,布朗在简短的开场白后,并未直接切入《功夫足球》的发行细节,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更宏大的蓝图。
“王先生,”布朗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在我们讨论《ShaolSoer》这部具体的影片之前,我更希望先探讨一下新线与盛影传媒,或者说,与新线与中国电影市场之间,建立一种更深入、更战略性的合作可能性。”
这是典型的“先难后易”策略。
将更复杂、牵扯利益更广的深度合作框架前置,意在试探王盛的底线和战略眼光,同时也希望能在此框架下,为后续《功夫足球》的谈判设定有利基调。
王盛面色不变,只是轻轻颔首,示意对方继续。
李婷婷在一旁快速记录,法务和财务分析师则全神贯注。
“我们注意到,中国正在加入WTO,电影市场将进一步开放。进口分账大片的配额将会增加。”
布朗的语调平稳,带着数据化的冷静,“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也伴随着挑战。如何让新线出品的电影更精准、更有效地触达中国观众,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议题。”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了解到,您和您的盛影传媒,以及‘中影盛世院线’,在中国,尤其是在核心票仓城市和重要档期,拥有显著的影响力。我们设想的深度合作,可以细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市场信息共享与联合营销。我们希望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共享双方对市场趋势、观众偏好的分析。
对于新线指定的重点影片,我们希望盛影能提前介入,提供本土化营销建议,并在中国地区落地执行联合营销活动。”
“第二,优先排片与档期协调。对于新线出品的、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重点影片,我们希望能在‘中影盛世院线’乃至您能影响到的更广泛院线网络中,获得优先排片待遇,特别是在春节、暑期、国庆等黄金档期,确保足够的银幕数和优质时段。”
“第三,潜在的合作制片与IP开发。基于双方对市场的共同理解,未来不排除在合适项目上进行合拍,或者共同开发适用于全球市场的IP。”
布朗提出的框架,核心就是“市场换市场,渠道换渠道”。
新线希望用其全球发行网络和制片资源作为筹码,换取王盛手中掌握的中国市场入场券和排片保障。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谈判围绕着这个深度合作框架展开。
双方就信息共享的深度、联合营销的成本分摊、优先排片的具体定义(例如,保证首周不低于百分之多少的排片率)、以及合作制片的主导权等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拉锯。
王盛始终保持着冷静与耐心。
他并未被对方描绘的“全球化合作”蓝图所迷惑,也并未因为对方的强势而退缩。
他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布朗先生,各位,”在王盛示意下,李婷婷将一份精心准备的中文市场数据分析报告摘要(附英文关键数据)分发给新线团队,“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0%。银幕数量,特别是现代化多厅影院的建设正在加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