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370:见证历史

370:见证历史(1/2)

目录

十一黄金周的最后几天,《蜀山传》的热度在王盛那篇“巨幕厅导向”影评和随之而来的全方位宣传轰炸下,非但没有回落,反而借着假期的尾巴又掀起了一波观影小高潮。

中影盛世院线数据中心的报表清晰地显示着这部视觉奇观片的强劲势头。

自十月一日正式公映起,至十月六日,连续六天,仅在中影盛世旗下遍布全国的数十家现代化多厅影城内,《蜀山传》的日均票房都稳稳站在了180万元以上,最高单日甚至冲破了200万关口。

这个数字,放在《功夫足球》横扫一切之前,足以让任何一部国产电影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知情者却难免将其与那个不可复制的奇迹进行比较。

《功夫足球》在其上映初期,尤其是在“抽球票”活动最狂热的阶段,日均票房曾一度飙升至接近300万元,那是一种近乎癫狂的市场状态。

许多观众,特别是那些被世界杯梦想点燃的年轻人和家庭,根本不在乎电影已经看了几遍,他们购买上午场、中午场甚至非黄金时段的票,仅仅是为了获得票根上那个可能的幸运号码,参与那场“为梦想窒息”的抽奖。

电影本身成了附属品,观影行为被异化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菠菜与应援,但各种手续都有,不违法。

《蜀山传》显然无法复制这种模式。

它的成功,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内容+精准营销+渠道保障”。

王盛定下的“视觉奇观”调性,精准地抓住了对特效感兴趣、追求大银幕体验的核心观众,而中影盛世影城优质的巨幕厅和音响设备,则完美地承接并放大了这一需求。

日均180万+,大约是《功夫足球》巅峰期日均三分之二的票房,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证明了这种类型化、工业化制作的仙侠大片在内地市场拥有坚实的受众基础,也为盛影传媒后续整合港岛导演资源、主导类似项目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但所有人都明白,《功夫足球》是现象,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时地利人和”;而《蜀山传》的成功,才是更具普适性和可复制性的商业路径。

……

时间流转,倏忽间便到了十月七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而言,这是假期结束前最后的放松。

但在华夏足球的历史上,这一天却被永远地铭刻了下来。

傍晚时分。

辽省沈城,五里河体育场。

这座能够容纳近六万人的体育场,此刻早已被人山人海所淹没。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嘹亮的呐喊声与《歌唱祖国》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滚烫的音浪,直冲云霄。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燃烧的期待与紧张。

今天,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强赛B组,中国国家队主场迎战阿曼队。

只要赢下这场比赛,中国队就将提前两轮锁定B组头名,历史上首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

这是几代中国足球人和无数球迷苦苦等待、魂牵梦绕的时刻!

体育场主席台区域,早已被精心布置过。

在沈城衙门一把手徐市长、省里相关部门官员、足协主席等官员,以及作为本地文化名人代表的赵苯山的陪同下,王盛一行人出现在了这里。

王盛穿着简单的深色休闲西装,身形挺拔。

跟在他身边的,是盛影传媒的两位当家花旦——李晓冉和高媛媛。

李晓冉穿着一身米白色的羊绒长裙,外搭一件浅咖色风衣,长发披肩,气质温婉娴静,如同秋日里的一抹暖阳。

高媛媛则选择了一件藕粉色的针织连衣裙,搭配同色系贝雷帽,清新甜美中带着一丝文艺气息,她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山呼海啸般的场景,大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两位绝色美女的出现,本身就极为吸睛,她们一左一右跟在王盛身侧,虽然并未有过于亲密的举动,但这份“携美同行”的待遇,依旧引得附近区域一阵骚动和无数镜头的追逐。

除了他们,另一位焦点人物则是刚刚创造了票房奇迹的周星星。

他穿着印有“中国”字样的红色运动外套,戴着鸭舌帽,显得有些拘谨,但眼神中也充满了对这种宏大场面的好奇与震撼。

他的出现,同样引发了球迷和记者们的阵阵欢呼,“星爷”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王盛等人的到来,自然是沈城方面精心安排的结果。

《功夫足球》与国足冲击世界杯的深度捆绑,使得王盛和周星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足球锦鲤”和“梦想代言人”。

在这个历史性的节点,邀请他们到场观赛,既是地方政府和足协的盛情,也暗含了借助其影响力,为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比赛再添一把火的意味。

……

比赛尚未开始,气氛已经炽热到极点。

嗅觉敏锐的媒体记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采访机会,很快便围了上来,长枪短炮对准了王盛。

“王导,请问您对今晚的比赛有什么期待?您认为国足能赢吗?”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将话筒伸过来。

王盛面对镜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心:“这不是期待,是信念。我相信我们的队员,相信米卢教练。今晚,在五里河,在全体中国球迷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赢!”

他的话语通过记者的话筒和摄像机传递出去,引起了周围一片叫好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