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我先走了(2/2)
“出国?”陈明听了,沉默了几秒,“儿子,你想去就去。家里的生意有我和你妈呢。”
刘芳在旁边说:“就是有点舍不得。这一去就是两年。”
“妈,我会经常打电话回来的。”陈浩说,“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视频通话很方便。”
“那行。”陈明说,“需要什么支持,你尽管开口。”
挂了电话,陈浩做了决定。
一个月后,他拿到了牛津的录取通知。
毕业典礼那天,很多同学都来找他合影。这四年他在学校树立的形象太成功了,几乎成了交大的招牌。
“陈浩,以后发达了别忘了我们啊。”室友开玩笑。
“放心,你们要是创业缺钱,尽管找我。”陈浩笑道。
九月,陈浩踏上了前往英国的飞机。
牛津的秋天比上海冷得多。陈浩裹紧大衣,拖着行李箱走进宿舍楼。
他的室友是个印度人,叫拉杰什,正在摆弄电脑。
“嗨,你就是那个中国学生?”拉杰什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打招呼。
“对,我叫陈浩。”
“我听说过你。”拉杰什笑道,“听说你在中国很有名?”
“也就那样。”陈浩放下行李,“你呢?”
“我爸在孟买做软件生意,让我来镀金。”拉杰什耸耸肩,“不过这里的课程真的很难,我都快撑不住了。”
两人聊了会儿,陈浩发现拉杰什虽然嘴上说着要努力学习,但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游戏。
第一周的课程确实很紧张。教授们说话速度快,专业术语一个接一个,陈浩虽然英语不错,但还是得集中全部注意力才能跟上。
更麻烦的是,班上的同学对他并不友好。
“中国学生都喜欢死记硬背。”一个英国学生在课后小声说,“不知道他能不能适应我们的讨论课。”
“听说他在中国投资赚了不少钱。”另一个学生说,“估计是靠内幕消息吧。”
陈浩听见了,没搭理。他知道这些人就是酸葡萄心理,等他拿出实力,自然会闭嘴。
第一次小组讨论课,主题是“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
陈浩被分到一个小组,成员包括两个英国学生和一个法国学生。
“好,我们开始分工。”组长是个叫詹姆斯的英国人,“我负责欧洲市场,约翰负责美洲,皮埃尔负责非洲。至于亚洲……”他看了陈浩一眼,“就交给你了。”
陈浩点点头:“没问题。”
“不过你要记住,我们要的是深度分析,不是那些网上随便能搜到的资料。”詹姆斯强调。
陈浩笑了笑:“放心。”
一周后,小组汇报。
詹姆斯先讲了欧洲市场,约翰讲了美洲,皮埃尔讲了非洲。轮到陈浩时,他打开了准备好的PPT。
“亚洲市场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互联网、制造业和房地产。”陈浩说,“但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点——政策导向。”
他切换到下一页,展示了一组数据。
“以中国为例,政府正在推动产业升级。这意味着传统制造业会逐渐被淘汰,高科技产业会得到扶持。如果我们能提前布局,回报率会非常可观。”
詹姆斯皱眉:“可是政策风险很大。万一政府改变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