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几个案例(1/2)
这就需要判断力了。”陈浩说,“我分析了过去十年中国政府的政策走向,发现有几个规律。第一,凡是涉及民生的领域,政策都很稳定。第二,凡是涉及技术升级的领域,政府都会大力支持。”
他又展示了几个案例,包括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行业。
“这些行业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五年内一定会爆发。如果我们现在投资,成本很低,收益却很高。”
教授听完,点了点头:“很有洞察力。陈,你的分析很专业。”
詹姆斯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本来以为陈浩会拿出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想到对方准备得这么充分。
课后,几个同学围过来问陈浩问题。
“你刚才说的那些数据,是从哪里找到的?”
“主要是公开资料,加上一些行业报告。”陈浩说,“其实很多信息都在那里,只是大家没注意而已。”
从那天起,班上对他的态度开始转变。
但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第二学期,陈浩参加了一个投资竞赛。这是牛津商学院的传统项目,每个学生会拿到虚拟的一百万英镑,在三个月内进行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前三名,会获得奖学金和实习机会。
陈浩报名后,发现参赛者里有不少是金融世家的子弟。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对市场的理解远超普通学生。
“这次比赛,冠军肯定是威廉。”拉杰什说,“他爸是对冲基金的经理,他从十岁就开始炒股了。”
陈浩没说话,打开电脑开始研究市场。
威廉是个高大的英国人,总是穿着定制的西装,说话带着一股傲气。
“听说今年有个中国学生也参赛了?”威廉在休息室里大声说,“我倒想看看,他能不能适应国际市场。”
他的朋友们哈哈大笑。
陈浩路过,听到了这些话,但他没停下脚步。
比赛开始后,威廉果然表现出色。他重仓买入了几只英国的蓝筹股,稳稳当当地获得了百分之十五的收益。
其他学生也各显神通,有的投资科技股,有的投资能源股。
只有陈浩的操作让人看不懂。
他把大部分资金投向了亚洲市场,而且买的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他疯了吗?”有人在论坛上讨论,“那些公司随时可能破产。”
“估计是想赌一把。”另一个人说,“反正是虚拟资金,亏了也不心疼。”
第一个月过去,陈浩的账户亏损了百分之八。
威廉嘲讽道:“看来中国市场的经验,在国际上不管用啊。”
陈浩没理他,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操作。
第二个月,他的账户开始回升。那些小公司陆续发布了利好消息,股价大涨。
到了第三个月,奇迹发生了。
陈浩重仓买入的一家越南科技公司,突然宣布被谷歌收购。股价一夜之间暴涨三倍。
他的账户收益率达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十,远超第二名的威廉。
比赛结果公布的那天,整个商学院都震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