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马上到(2/2)
他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当然明白陈浩这番话的分量。只是这个道理从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嘴里说出来,让他感到震惊。
“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沈南朋问。
“及时抽身。”陈浩说得很直接,“把手上的老城区项目尽快处理掉,转型做城市更新和文化地产。”
“你确定?”
“八成把握。”陈浩说,“剩下两成是运气。”
沈南朋深深地看了陈浩一眼,然后笑了:“有意思。张教授果然慧眼识人。”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话题从房地产延伸到经济形势,再到年轻人的机会。沈南朋发现,陈浩的见识远超他的年龄,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很独到。
临别时,沈南朋主动留了名片:“陈浩,我记住你了。希望有机会能合作。”
回到学校,陈浩把这次见面的情况告诉了张教授。
“你做得很好。”张教授说,“沈南朋这个人很聪明,你的话他会听进去的。”
果然,一个月后,陈浩听说沈南朋把手上几个老城区项目都转让出去了,接手的都是一些激进的小开发商。这些人看中的是短期利润,想趁着政策还没明朗时快速开发。
又过了两个月,政策突然收紧。
政府发文明确表示:老城区改造要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拆迁,鼓励微改造和有机更新。
那些接手项目的小开发商傻眼了。他们按照传统模式拿的地,现在根本无法开发。资金链瞬间断裂,几家公司直接申请破产。
其中一家叫恒泰地产的公司,老板姓赵,之前就是靠着模仿陈浩的投资策略起家的。陈浩买什么他就买什么,跟风跟得紧紧的。这次也是看到陈浩似乎没有关注老城区,就自作聪明地认为这是个机会。
结果一夜之间,资产清零。
赵老板在破产清算会上哭得稀里哗啦:“我就不该自己做主!应该继续跟着陈浩走的!”
这个消息传到沈南朋耳朵里,他对陈浩的评价又高了一层。
而那些接手项目的公司破产后,沈南朋又以极低的价格把项目收回来了。这次他按照陈浩说的方向,做文化地产和城市更新,反而获得了政策支持,利润比原来的开发模式还高。
“这小子真是个人物。”沈南朋感叹道。
的成功让沈南朋彻底记住了陈浩这个名字。
项目竣工那天,政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祝宴会。陈浩本来不想去,但张教授说这是个好机会,能认识更多的人。
宴会在黄浦江边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
陈浩穿着正装走进会场时,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毕竟一个十八岁的大学生出现在这种场合,本身就很显眼。
“陈浩?”有人认出了他,“就是那个投资天才?”
“听说他给沈南朋提过建议。”
“年轻有为啊。”
陈浩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然后找了个角落坐下。他不太喜欢这种应酬场合,总觉得很累。
“一个人?”沈南朋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杯香槟,“来,喝一杯。”
“沈总,我还没成年。”陈浩尴尬地说。
沈南朋愣了一下,然后笑了:“我差点忘了。那喝果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