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政策有新动向了(2/2)
那些重仓商业地产的开发商瞬间慌了神,股价接连跌停。其中最惨的是一家叫“盛世地产”的公司,他们去年刚在市中心拿了几块商业用地,花了几十个亿。政策一出,那些地的价值直接腰斩,公司资金链瞬间断裂。
更讽刺的是,盛世地产的老板叫王永胜,正是当初那个照着陈浩的投资策略抄作业的人。
去年陈浩投资商业地产赚了一笔,王永胜看在眼里,心想既然这小子能赚钱,我照着做肯定也没问题。于是他大举买入商业地产,甚至把公司的流动资金都压了进去。
结果陈浩早就撤了,而他还在加仓。
政策出台后,王永胜连续三天睡不着觉。他想卖地止损,但现在根本没人接盘。银行催债,供应商要钱,员工要工资,他一个头两个大。
而沈南朋,在陈浩的提醒后,早就开始调整策略了。他把手里的商业地产项目逐步出清,转而投资旧城改造相关的产业。政策一出台,他的公司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沈南朋知道,这一切都要感谢陈浩那天的提醒。
旧城区改造项目启动后,市政府举办了一场招商宴会。沈南朋特意邀请陈浩参加。
宴会厅里觥筹交错,各路商界大佬齐聚一堂。陈浩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蓝西装,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年轻。
“陈浩,过来。”沈南朋朝他招手。
陈浩走过去,沈南朋身边还站着几个中年男人,都是业内有名的企业家。
“给你们介绍一下。”沈南朋说,“这位是陈浩,上海交大的学生,也是我认识的最年轻的投资天才。”
几个企业家打量着陈浩,眼神里带着审视和好奇。
“沈总过奖了。”陈浩不卑不亢地说。
“别谦虚。”沈南朋拍拍他的肩膀,“要不是你上次提醒我,我现在估计也跟王永胜一样焦头烂额。”
提到王永胜,在场的人都笑了。王永胜破产的事已经传遍了整个圈子,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谈。
“听说王永胜当初是跟着你的投资思路做的?”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问。
“他自己的选择。”陈浩说,“投资这种事,不能盲目跟风。市场是动态的,今天的策略明天未必适用。”
“说得好!”沈南朋赞许地点头,“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只看到表面,不去分析背后的逻辑,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宴会进行到后半场,沈南朋把陈浩拉到阳台上。
“今天找你来,是想跟你好好聊聊。”沈南朋点了根烟,“你这次给我的帮助太大了,我欠你个人情。”
“沈总言重了。”陈浩说,“我只是提了个醒而已。”
“不,这个醒提得太关键了。”沈南朋吸了口烟,“我在商场摸爬滚打二十多年,自认为见过不少人。但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我还是第一次见。”
他转过身,认真地看着陈浩:“你才十八岁,就有这样的眼光和格局,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您过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