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我暂时没有这个打算(2/2)
“陈浩,你真是太厉害了。”室友感叹道,“我们想见教授一面都难,你倒好,教授主动找你。”
“运气而已。”陈浩谦虚道。
但他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运气。是他的能力和成就,让这些教授看到了他的价值。
接下来的几天,陈浩仔细了解了三位教授的情况。
李教授专攻理论研究,学术成果丰富,但比较严肃。王教授偏重实践,有很多企业合作项目,但工作强度大。
张教授则比较特别,他不仅学术水平高,还很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他家底殷实,有很多资源。
经过深思熟虑,陈浩做出了决定。
“张教授,我想跟您学习。”
张教授办公室里,陈浩郑重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
张教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孩子。”
“为什么选择我?”张教授好奇地问。
陈浩想了想:“您的研究方向和我的兴趣比较吻合,而且我觉得跟您学习会很有趣。”
“哈哈,有趣?”张教授大笑,“这个理由倒是很特别。”
张教授五十多岁,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很好。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知名企业家,自己也在学术界很有声望。
“既然你选择了我,那我也不会让你失望。”张教授说,“不过我先说明,我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
“我明白。”
“好,那我们先从一个项目开始。”张教授拿出一份文件,“旧城区改造项目,政府刚刚批下来的。”
陈浩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这是一个大型的城市改造项目,涉及资金数十亿。
“这个项目很复杂,涉及多方利益。”张教授说,“正好可以锻炼你的综合能力。”
“我需要做什么?”
“先做调研,了解项目的各个方面。”张教授说,“然后我们一起去参加项目会议。”
接下来的一周,陈浩全身心投入到项目调研中。他跑遍了旧城区的每个角落,了解当地的情况。
“这里的居民大多是老上海人,对拆迁有抵触情绪。”陈浩在调研报告中写道,“需要做好沟通工作。”
“商业配套设施不完善,需要引入更多的商业项目。”
“交通规划需要重新设计,现有的道路无法承受改造后的人流量。”
张教授看了陈浩的报告,很满意:“分析得很全面,考虑得也很周到。”
“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陈浩谦虚道。
“不,已经很不错了。”张教授说,“很多研究生都写不出这样的报告。”
项目会议在市政府的会议室举行,参会的都是各方面的重要人物。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陈浩跟着张教授走进会议室,立刻感受到了紧张的氛围。
“各位,今天我们讨论旧城区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主持会议的是市规划局的局长。
各方代表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有的支持快速推进,有的主张稳妥进行。
陈浩仔细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心里暗暗分析着各方的利益诉求。
“张教授,您有什么看法?”局长问道。
张教授站起来,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建议采用分期实施的方案,既能保证进度,又能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