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改革计划(1/2)
年电子管厂也不全都是坏消息。
北华柏上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在1989年建成投产的时候,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但是因为盈利金额不多,并未在股东间进行分工,而是把钱当做发展基金留在了厂里。
但是1990年的时候,也就是建成的第二年,北华柏上的盈利金额直接超过2亿元。这个合资企业确实成为了一家非常赚钱的企业。往后每年的盈利金额都在数亿元。
1990年年底的时候,合资公司的各家股东进行了首次分红。
电子管厂一下子拿到了几千万元的分红。
但是电子管厂那时候已经负债累累,刚拿到手的分红就被用来偿还之前的部分债务,剩下的部分用来发放了员工们的工资。
几千万拿到手,还没焐热,就全都用完了。
1991年年初,张卫东把王洛宾叫来,准备再和他商量一下最终的改革方案。
这套改革方案原来就是以王洛宾上交给他的那份改革报告作为基础,张卫东又添加了一些内容。
整个改革方案两人已经商讨了半年,张卫东对于王洛宾的很多看法都很赞同。事实证明,王洛宾确实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
他心中很庆幸,幸亏原总当年极力培养王洛宾。
王洛宾来到了张卫东的办公室。
“厂长,您找我?”
“洛宾啊,你来。”
王洛宾走进办公室,坐在张卫东对面的椅子上。
“那个改革方案,我想跟你在最终商讨一下。”
王洛宾听出了张卫东话外的含义。
“是要准备实行吗?”
“嗯。”张卫东点点头:“不能在等了,再等下去厂里就彻底没机会了。你那个把咱厂改组成股份制企业的构想非常好,这样谁都能购买咱厂的股份,我们就直接可以向社会吸收资金,不用再去贷款。”
“其实国外的很多企业现在都是这么做的,他们还有专门的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发放股票,人们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买卖,企业很容易就可以从市场上筹集到资金。国内目前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
就在两人对话的一个多月以前,准确说是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成立,中国的股票市场算是正式启动。
“嗯,但是我们不能等它成熟了,改革刻不容缓。我们必须现在做出体制性的变革,才有可能活下去。不然我们一直陷在借钱,亏损,再借钱,再亏损的恶性循环里,早晚撑不下去。”
王洛宾赞同地点点头,转而说到:“不过咱厂的老干部们……”
王洛宾没有说下去。
张卫东看了他一眼,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这个你不用担心。”张卫东像是做好了某种打算一样说道。
“他们如果同意就同意,如果不同意我就让他们同意。总之,不能因为他们耽误改革计划的实施。你回去马上再研究一下改革计划,拟一个最终版给我,尤其是细节方面,要多注意。如果没有问题,下个月就在厂里开会宣布。”
“好,我尽快拟定。”
王洛宾说完之后,依然坐在椅子上,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张卫东见他没走,问道:“还有别的事吗?”
“就是之前我跟您提的那个人员分流方案……”
“绝对不行!”
王洛宾还没说完,张卫东就打断了他。
“这次的改革方案绝对不能包含人员分流。”
王洛宾看着张卫东,从他严肃的神情上,王洛宾很清楚张卫东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
但是他还是想劝一劝张卫东。
“厂长,我知道您下不了这个决心。但是咱厂目前的人员负担真的太重了。全厂目前在职员工一万多人,退休职工将近五千人。这一万五千人的工资,退休金,医疗保险,住房还有各种福利已经把厂里压得喘不过气了。”
“那也不行!我拼了命地想要保住774厂就是为了她的员工。你现在让我直接裁减4000多人,那是将近一半人。这帮人你让他们怎么办?”
“厂长,就算咱不裁减员工,
王洛宾的这句话直接扎中了张卫东的痛处。
他低头沉默不语。
“您应该很清楚啊,调动申请书您都批了多少了。厂里现在忙着在外面找下家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我们就算不裁减人员,有的人也打算离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