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不容乐观的现状(1/2)
与柏上的谈判在关键问题上全部结束了,除了个别的几个小问题,其他的关键问题双方都已经谈妥。
为了双方工作顺利地展开,北华市成立了合资企业落地筹备小组,筹备小组被暂时安置在了郊区的一片平房内。距离合资企业的新厂址大概一公里左右。
1986年2月份的时候,张克祥被调去了筹备小组办公。
张克祥走后,张卫东正式就任厂长。
他接手的电子管厂与张克祥时期相比没有丝毫的好转,反而情况更加危急。
张卫东一上任就发现厂里的资金已经近乎枯竭,职工的工资都已经不能按时发放。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离开电子管厂连一年的时间都不到,厂里居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付出巨大代价建起来的半导体车间已经不可能拿到军队的订单,虽然还可以接到一些军工整机厂少量的订单,但是量太少,对于解决电子管厂现在的问题无疑是不可能起到有效作用的。
而如果想要转做民品,就需要继续追加投资来完成生产线的转型。张卫东也曾尝试过向电工部申请将半导体生产线进行改造,但是部里不同意他的申请。他又报到北华市,北华市也不同意。
道理其实很简单,谁同意谁就得出钱。
电工部认为企业已经下放,自己没有这个义务在继续支援企业,而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这个责任。地方政府又担心下放企业被收回去,也不愿意向其倾斜资源。
所以像电子管厂这样被反复下放的企业夹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就变成了弱势群体。
而好不容易拿到的彩电显像管项目最终也没有落在厂里,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争取股份。
厂里的情况已经十分危险,张卫东深知,想要扭转亏损的情况,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才行。
张卫东每天日思夜想,脑海里都是各种改革方案,但是他还是理不出个头绪。
他决定先去各车间和
电子管厂有六个生产车间,
张卫东在另外几位厂领导的陪同下,准备一一走访了解情况。
张卫东先来到了栅极车间。
栅极车间的雷主任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着急忙慌地出来迎接。
雷主任不知道是正常的,张卫东确实没有提前通知。
张卫东来到栅极车间,直接就往里走。
雷主任从车间一路小跑过来,来到张卫东面前。
“张厂长,您来了。您有什么事直接把我叫去,我当面给您汇报就行了。您看您还亲自跑一趟。”
张卫东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往里走。
“没事,我来咱车间看看,了解了解情况。”
“好的好的,您看想了解什么,我带您去。”雷主任紧跟在张卫东身后。
“我随便看看,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们。”
“是是是。”雷主任嘴上这么说,但是依然跟在张卫东身后。
张卫东随口问道:“你们车间最近生产情况怎么样?”
“我们车间生产情况目前还都正常,各产线的良品率都在98%以上,厂里的订单目前都能按时交货。”
“哦,那挺好。”
“就是……”雷主任欲言又止。
听到雷主任话说一半,张卫东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就是什么?”
雷主任脸上的表情有些僵硬,笑着说:“就是目前订单有点少,厂里每个月的订单我们车间不到月底就生产完了,有时候月中就生产完了,后面就只能停工等着。您看能不能想办法多帮我们争取一些订单。我们每个月停几天,一年下来就是不少时间了,这对咱厂的产能也是一种浪费不是。”
张卫东无言以对,只能继续往车间里走。
车间里的生产确实像雷主任所说的那样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个人都在自己产线上的位置聚精会神的工作。
张卫东准备继续往车间里再走走看看,还没走出多远,就看到角落放着一台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设备,那设备有两米多高,被塑料布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
张卫东看向雷主任:“这是什么东西?”
雷主任赶忙解释道:“这个……是坏掉的设备,一直也没有修,就暂时先放在这里。”
张卫东很奇怪:“为什么不报机修科让他们来修理?”
雷主任有些为难地说道:“我们很早就报给机修了,但是这台设备是建厂第三年添置的,还是苏联援助给我们的。机修说已经找不到能更换的零件了。所以就一直没有修。”
张卫东再次沉默。
见张卫东不说话,雷主任赶紧说道:“其实这台设备还能用,苏联造的东西确实都皮实,可惜找不到零件了,要是有更换的零件,再用个几年没有问题。”
张卫东看着这台比自己资历都老的设备,心中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酸楚。他没想到这种已经被淘汰的设备,厂里居然还在用。
他看向雷主任,问道:“像这种老旧的设备,你们车间有多少?”
“嗨,什么老旧不老旧,我们车间的设备基本上都是苏联援助时期的,基本上都用了二十来年了。”
张卫东心中五味杂陈,他再次看向那台老旧的设备。
“掀开让我看看。”
“啊?哦……哦……来,你俩,过来帮我个忙。”
雷主任又叫来两个人,一起把盖在设备上的塑料布揭开。
塑料布被拽下来的时候不知道碰到了哪里,一个金属零件从上面“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零件与地面的碰撞发出了刺耳的声响。
接着,就是一阵慌乱的鸣叫,一只鸡突然从设备后面飞了出来,直直地扑向张卫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