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回国(2/2)
伊万诺夫是援助电子管厂的苏联专家总师,当他发现了周龙啸的做法之后,就带着翻译怒气冲冲地来到了周龙啸的办公室,站在办公桌前就开始兴师问罪。
以下对话由翻译转述。
“你为什么把那些大型冲压机床提前安装,那厂房还没建设完成,你这么做有可能会损坏设备。而且为什么不先跟我们打声招呼,你想干哈?”
面对怒气冲冲的伊万诺夫,周龙啸起身走过去,笑着解释道:“这个是这样,现在的进度我们确实觉得有些慢,让设备安装跟厂房建设同时进行确实能加快不少速度。我们也是希望能早日让电子管厂开工,没有别的意思。”
“那为什么不跟我打招呼,而且你这样做非常冒险,万一损坏了设备,你承担这个责任吗?”
周龙啸依旧和颜悦色地笑着说:“这个,我们其实是研究过的,那些安装的设备其实都不是精密设备,对安装环境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而且我们在安装的时候也做了一些措施,确保了没有问题才动手的。”
伊万诺夫依旧咄咄逼人。
“瞎整你们这是,你知道这是多严重的问题吗?马上停止安装,把设备装回去!”
伊万诺夫的咄咄逼人让周龙啸的心中也有了一些火气。
他不客气地说道:“伊万诺夫先生,我很尊重你。但是我是这个厂的厂长,我有权利决定这么做。”
“工厂不是你一个人建成的,是所有人的心血。现在因为你的决定,如果造成了机器损坏,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我来承担!你放心,出了事,不用你承担责任。”
“你怎么承担?你承担的了吗?马上停止安装。”
周龙啸眼见软的不行,使劲一拍桌子,神色转眼就是一副怒容。
他怒气冲冲地吼道:“我是电子管厂的厂长!这里我说了算!我说安装就安装!”
周龙啸的手拍在桌子上,发出巨大的轰响,让伊万诺夫十分地震惊。
作为援助专家,他们还从未被质疑过,更没有人敢对他们拍桌子。
伊万诺夫见状,也坚决不让步,同样使劲的一拍桌子,表情更加愤怒。
“想要建设现代化的工厂,就得按照科学的程序,你这样是冒险。”
伊万诺夫的话并不夸张。
当时有一些设备确实是在“基本”结束了土建的条件下勉强安装的。
“冒险就冒险,中国有中国的情况,不能全按照你们那一套来。要是那样慢慢悠悠地,中国要多久才能富强起来?”
“出了问题,你不怕你上司追究责任吗?”
“追究责任也是我的问题,也怪不到你头上。”
“你以为我是怕被追责吗?我是担心你们设备出问题。”
两人谁也不肯让步,争吵越来越激烈。
翻译在一旁冷汗都要下来了。
双方你来我往足足吵了半个小时,周龙啸寸步不让,最终伊万诺夫只好勉强妥协,同意部分设备的安装与厂房建设同时进行,但是仅限非精密设备,而且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除尘作业之后才可以安装,而且安装的时候必须还要有苏联专家在场。
周龙啸也一一同意。
这场争吵算是结束了。
翻译在一旁冷汗直流不是没有原因的。
周龙啸顶撞苏联专家其实是个很危险的举动。
那是一个到处以苏为师的年代,顶撞苏联专家,很有可能被打成“典型”。
周龙啸敢于坚持己见,反对苏联专家的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但是周龙啸敢于坚持己见的做法确实让伊万诺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隐隐觉得这位厂长有些不一样。
而周龙啸的做法不光极大的加快了工厂的建设速度,确实也没有出现问题。
苏联专家的担心固然也有道理,但是正如周龙啸所说的,中国有中国的情况。
在周龙啸的种种努力下,工厂的建设进度被大大提前。
1956年初,工厂的大部分基建设施都已经完成,三分之二的设备都已经安装完毕。
但是工厂的建设又面临着新的问题。
问题就出在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设备上。
工厂的大小设备绝大部分都是由苏联直接提供,剩下少部分由国内的工厂负责制造。
剩下未安装的这三分之一的设备中有一部分是由苏联提供,但是却迟迟没有到货。
而剩下的由国内工厂提供的仪器和零配件不是迟迟没有到货就是到货安装了以后发现质量有问题,只好退回去返工。
当时由国内厂家提供的零部件质量上参差不齐,有些零件因为公差太大根本无法适配,还有些零件安装了以后完全不起作用。
一家国内工厂提供的用在电路上的零配件,安装上之后,一合闸,滋滋冒火星子。
早晨的会议上,周龙啸听取了各个车间主任的汇报,详细了解了目前是哪些设备和仪器还没有到货。
会议结束后,他把供应科的所有人全部叫到了办公室。
目前应由国内工厂提供的仪器和零配件,没到货的主要集中在天津,上海和东北三个区域。
周龙啸把供应科只留下两名同志,其余人组成三个坐催小组,分别前往三个地方催货。
他命令似的说道:“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件,那就是催。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无论如何要催他们赶紧发货,催不到那你们就坐在那里等,什么时候他们发货,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明白吗?”
“明白!”
三个坐催小组马上乘坐火车分别前往了自己的任务地点。
而苏联方面没到货的,只能由周龙啸亲自出马。
周龙啸找到了伊万诺夫。
虽然说周龙啸偶尔会与伊万诺夫起争执,但是伊万诺夫心中其实并不讨厌周龙啸,甚至有一丝钦佩。加上周龙啸经常向他请教,所以伊万诺夫心中对周龙啸其实很有好感。
周龙啸找到伊万诺夫之后,并没有明面上直接了当地催他。况且伊万诺夫也不是这些设备的直接负责人。
他借口说想要跟伊万诺夫汇报一下目前设备到达的情况。
周龙啸找他汇报工作,伊万诺夫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周龙啸开始笑着汇报:“丝杠拉管机,缺货。”
伊万诺夫点点头。
“长行程冲床,缺货。”
伊万诺夫面无表情地听着。
“反拉力马达,缺货。”
伊万诺夫面色微微有了变化。
“磨膏机,缺货。”
听着听着,伊万诺夫发现了不对劲。
周龙啸向他汇报的设备全都是还没到货的。
听着翻译口中一句又一句的缺货,伊万诺夫当然明白了周龙啸的意思。
只好打断说道,他会尽快与国内厂家沟通,让他们尽快发货。
周龙啸嘴上一边答应着一边说着感谢。
但是说完了之后,依旧还是纹丝不动地坐在伊万诺夫的办公室里,笑眯眯地看着伊万诺夫。
伊万诺夫被满脸笑容的周龙啸盯得有些发毛。
他只好起身,告诉周龙啸,自己现在就去给国内打电话。
周龙啸看着伊万诺夫打完电话之后,才笑呵呵地告别了伊万诺夫。
望着周龙啸离去的背影,伊万诺夫无奈地看了翻译一眼,说道:“你们中国人都像他一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吗?”
翻译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只好尴尬地笑笑。
从此以后,周龙啸每周五的下午都会去找伊万诺夫“汇报工作”。搞得伊万诺夫每次周五见到周龙啸就知道自己又该去打电话了。
就这样,在1956年的入夏之前,电子管厂几乎全部设备都完成了安装。
然而,周龙啸高兴了没几天,一场突然的危机让电子管厂又陷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